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 子夏易传(上)[3958]

  •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7813]

  • 电话号码预测[232440]

  • 黄大仙神签[174783]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8478]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0787]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358]

  • 姓名评分程序[88410]

  • 周公解梦全书[82676]

  • 姓名数字计算法[68814]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181]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376]

  • 人间审判大行动-【…[4651]

  • 无为而治 【…[5295]

  • 心灵的花园[6437]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6687]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114]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453]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278]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6874]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648]

  •  
      子夏易传(下)       
    子夏易传(下)
    [ 作者:子夏    转贴自:网络资料    点击数:4092    文章录入:云中子

     

    周易下经夬传第五

    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説,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阳长终位而阴微也。君子在位,小人在野,健制而能悦之,不隐情也。刚决而能和之,不任力而刚不过中也。故显于王庭而民得治也。夫用九即吉於无首也,刚长即凶於用壮也。道之穷则不富矣,其危矣哉。信有危而思患,呻号终无刑,乃保其光也。告自邑,扬而令之从也。不利即戎,肆刚骋力,道途斯变。利有攸往,柔道外而刚治遂终也。

    象曰:泽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徳则忌。

    泽上於天,上泽以及下也。上以明法,决治致其平也。君子以施禄及下,惠其泽也。选徳以居其位,取则以上为禁,尽已而不敢上越也。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阳处体初,志在乎前,趾将行以,求胜也。壮之用斯穷之矣,下之微也,何可胜哉。知其不可以往之,自为咎也。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以刚而退,守於柔,知其危而惧,呻号戎於昧矣,可为戎,无敌也。何所忧乎,得其中道,吉也。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当位上应,往而为壮,内得其心,外形于色,壮见于頄也。行而与邪凶之道也。夫君子治已,岂係於私哉。虽独行,遇应而润於我,而反恕其邪志,匪其失亦又何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聦不明也。

    志进决柔而逼於上,坐不能安,行不能正,刚而不当其位也。羊者,觗突不迴之物,比之用壮,焉能自牵。繫其志,不纵其壮,则悔亡也。是语也,听之而不能明,昧为其道者也。

    九五,莧陆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上无位之尊也。决,其决至易也。莧陆之柔,脃也。以至尊之徳,务至微之物,则缺於与能矣。夬而得中,无咎而已岂足以为光哉。

    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刚长而一柔尚存,亡无日矣。虽号之无及已也。

    巽下乾上

    姤,女壮,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阳也,君人之道也,正之恒也。而阴来代之,众以求之,其道遇也。阴之贼也。遇而合之,仕无正也。女之壮也,非人伦之道,不足以娶之。事无恒,不足以为用。夫易无穷也。阳不能独化,化不可以无遇,故遇而后成。初茍而终固,即遂其生,化之大焉。且物无大也,无细也。其得之大遇也。待於外之来也,岂已之由乎。其在於遇人,大吉。则乾阳也,巽阴也,有天地相遇之道焉。天地遇而万物章也,刚得中正而能择其柔,圣人遇於大位也。则其道大行,君子遇於时,辅圣人之功而天下治也。品物得遇而其道乃通始,微而终著也。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人之治者,火承上之风,能君天下者,得天下之治也。施命告四方,人承其命,咸得其遇也。

    初六,繫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繫于金柅,柔道牵也。

    阴之为道,冝牵於阳。而守其正,保其吉也。君子随遇而往,无永正,何以终乎,凶其冝也。无异於牝豕从豭,遇无信蹢躅而已。非久之道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賔。象曰:包有鱼,义不及賔也。

    阴者,身之资也。鱼非食之珍者。初非阴之正者,卦无阴,亦众之所向也。已得之而供其求,众失之,未足深吝,故获之无咎。得其中者也。畜非正之物,惧人之见,其义岂及於賔哉。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求初之,合二已,得矣,胡获焉。坐而不安,行而不正,牵繫其柔而未得也。以其不获也。而止於位,故免於争竞之患虽,危而无大咎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象曰:无鱼之凶,逺民也。

    无位之阴,遇斯获矣,二有之也。应何为乎起已求,遇之凶之道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舎命也。

    无中正之徳者,皆无鱼以至於悔也。至五徳博而位尊,谋其道不思其欲,故食杞匏瓜而已。夫以刚正之体,含章明之徳,志在行道不舎敎令,如天降之也。莫不咸赖矣,所谓刚遇中正而天下大行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已过体矣,何所遇乎,姤於角也。以是求遇,可惜者也。不至於争,无吝已矣。

    坤下兑上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彖曰:萃,聚也。顺以説。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顺而以説,柔无违也。刚中正而应,保其萃以通也。天下大聚,正者而孝享,聚其昭穆,刚尊而利以见也。萃其正而通也。用大牲吉,聚而丰之,得其称也。夫聚而通之。何往不利。顺於类正而相聚得其通,而保其久也。天地万物之情见於此矣。

    象曰:泽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泽得地以久,地得泽以润相,聚之道也。众之聚也,不可以无防,故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四为上应,三近附之,已信不终,失其萃矣。则心惑而志乱矣。何所利哉。若小能号呼,自省度其可否,反而哂之不以为笑,静然保居,终获其应,復何忧哉。往必无咎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初三皆萃於四,已独守中,不变其志,待於五,牵而后为聚,得其吉矣。居内靡他,何咎之有。精意承奉信以结之,岂待於丰乎,虽薄而可以荐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下皆上,萃。已无应焉。萃如,嗟如也,何所利哉。奉於四刚,刚巽而与,故往而无咎。不能下已而从人,位之失矣,可小惜也。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承上於地以刚处之,而下据其众,非其至公奉上之心大吉则咎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四有其民,而权逼於已,位当贵也,咎何有乎。尊信不行,道岂光乎,且阳徳仁也,可以长正而悔亡矣,民终归之也。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乘刚而不安,违而无萃。齎咨忧嘆以至於涕洟,惧而内戒,咎何有焉。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柔,卑道也。巽,木道也。其道升而大也。见可而升得,其时也。内体巽而外顺於物,刚中而上应之,是以亨也。合大人之徳,用见之,而勿恤有庆者也。南征吉,出诸幽而升於明也。志获於此矣。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徳。积小以高大,木生浸而大也。刚中而柔顺也。君子欲其升也。立本以愼徳,巽於卑顺於上,则能积小而至於大也。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巽者刚。巽柔,柔顺刚也。上承於刚,诚信相与,升而合徳,其升矣,故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刚而能正,中而无私,应上以升之象,岂假丰物而后享焉。上应其诚,下升而大,虽非其位得其道也。故有喜而无咎也。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上体顺也。应而升之,虚邑以待也,升何疑哉。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位辅乎尊,而不待诸升者,通上下,安险阻之任,难之地也。而顺以当位,恭以事上,得其吉矣,亦又何咎。

    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以柔道而至於中也。升阶而就其位,正之吉也。可谓大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象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

    上而不已,昧於升也。时消也。安所息乎,利以守正,不求孳孳也。

    坎下兑上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説,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刚则困,见揜於柔也。险而能説,虽困而通也。君子之行,存乎素也。困而自辨,而不责於人,修齐其徳以自济也。五为众之归焉。刚而能干,中而得当,大人之正也。亨困而吉,何咎之有乎。困而尚口,斯穷之矣,何所信乎,故君子饰行以亨困,而不以言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泽无水,涸而无润也。夫积行以成其徳,虽致命,终遂其道。君子之志,刚而不可拔也,故能致困而不可失其道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覿。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能济困者,刚直也。初以柔弱居於困穷,而不安其所也。而欲上应於二,为二所吝,幽於坎底,以至於三嵗而无所见,不明之至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刚而得中,为初三之附,丰於所资,困酒食者矣。酒食困,有位而得其民,则受其命服,而朱紱来矣。夫以位卑而有民利,洁敬以奉上,恃权而凌征之凶也。卑以自守,得无咎矣。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柔以居困,力不堪也。欲其往而困於四坚於石也。欲其安而据於二难於蒺藜也。进退无可安所存乎,以至於失位而殞身也。位之不当,不足亨,困不祥之至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初为之,应二刚困之,故迟迟而来,以待其间也。位之不当,不足亨,困可惜也。虽困於二,终归其应,金车刚而能载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説,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物莫能两大,二之丰则五道减矣。二以刚得众,而五怒其甚也。将欲刑之上,下敌应不能胜也,故困之免矣。夫居尊以忿失其道也。终以中直久而説矣。至诚感神,况赤紱乎。故精意乃受其祐矣。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柔之为物,不能通於困,当困之终然,可征矣。居於上,而果於刚,欲其退也。为葛藟係之,欲其处也。臲卼而难据,皆不离於困也。柔弱质也,不能专断,语其治也。何哉曰动悔有悔,其处也,则征矣,乃吉行也。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水人之资也,徳人之保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故从於水,而下入得水,上汲而施物,井之道也。好于徳而巽志修徳,充其徳而位於民,上咸赖其泽徳之施也。故井曰徳,巽志修徳,曰徳之地不可改而非其道也。酌之不竭,不资於外,无丧无得也。君子之徳,其虚中无改,施之不竭,於何而丧其厚徳也。必备莫究其极,又何能得井冽可食之。往来者,皆井,其井之用焉,则君子徳博而施,故往来者徳其徳焉。非刚中之徳不能至也,井可食矣。人近至之而未繘,无功不能汲。下君子虽至於徳,无其位不受其器,未伸其功也。羸其缾,凶繘之失道,用之非器,弃先之功而及其凶也。君子於器而立度,行权而合物,然后道可终也。夫道者,及物而成徳也。修其徳而不利济,非其道也。有徳无其位,不建其功,其徳未行也。有其法当於权,然后能终之,故君子不可以不备徳,观其井而古今之道可知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木上有水,上木而出,以润於木,井徳之施也。劳也者,勉民之劳也。治之得冝,乐其劳而生财也。上让下,敬父慈子,孝人之性也。君子明之善,而劝也。非抑之制之,善为事者如之也。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舎也。

    居於井下,井泥者也。旧井而无水者也,禽何食哉。

    穷下而质弱者矣,时何用哉,故舎也。

    九二,井谷射鮒,瓮敝漏。象曰:井谷射鮒,无与也。

    井而与下谷之流也。初微阴也,而注志焉。中之才无施,及以应不能上行,而集其下事也。有质而不得,务徳也。器自矣,谁不弃之。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刚治其位,修已而谋治也。在下之上,有徳者也。井以上为井也。未至上出不见食也。忧其行而心惻矣。上应也,可用汲矣。阻於王之疑也。若主明道通矣。得其贤人,王亦赖其治也。并受其福。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体上而下柔,以自处无外以他其徳,不弘学而已矣。修井之道,质弱止於无咎,不足以大济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井之治者,寒泉也。冽其寒又甚焉。居於中正,为井之主,保井之徳,养而不穷者也。道之上行,人受其施,皆得食其井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至上,收井之功也。应於下,引於五,博济而不施,无幕覆之。为众之信,大成而元吉。

    离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説,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火不遂其上,泽不得而下,故相息息也者,劳而止之而得其自生也。二女同居,志乖而不可处,故革而制之,后乃成也。已日而信之,文明而説之刚,则大中元亨以正也。革而当其悔,乃亡物,不久革之而后成。天地革而成四时也。汤武革命,得其时而天下正也。革非习近之所得也,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时。

    泽中有火,革而后存。君子修其歴数,明其四时之革,而授以民时也。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革者,中格事,顺於人,而后民志坚,而勉其务也。从已之为而为,则莫听也,其能久乎,愼初者也。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柔以守位,中以为道,上应於五,有命而行。已日遂革而从其制也。以斯而行,嘉吉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刚得上位,专极其火,性将制,其应不从,其革也。反道背时,征之凶,正之危。自初至三,令已成矣,民已信,又何云也。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刚能辨志,信而行正,守卑上从,承命而改,得其道矣,何悔之有。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刚居尊而革之知变之道,勇於变革,易而为功也。得於中而焕乎其外,理著於兆矣,岂俟占而知哉。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虎变者,明其理,勇於变也。发而成文,君子之类也,大人之道也。其次勇而变焉,故其文蔚也。内信而外説也。小人无所明也。安於旧俗,乐於纵。故革面而已也。犹思其故行也,则周之三监也。征之凶哉。居而守正,获其吉也。

    巽下离上

    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聦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天下者,神器也。鼎者大器也。其治之者,必有法也,故以治鼎为法焉。离巽合而成象矣。趾分其初也,次实腹也,中虚耳也。上刚鉉也,故曰鼎,象也。其义以木巽火也。有亨飪之道也。圣人南面而设制度,使天下以器,而治其大器,则物无滞矣。则固矣,故曰鼎。取新也。利出否焉,不置其器者也。治其器必以制度,制之道莫上乎立敬,立敬莫先乎享上帝,此制度之先也。鼎用多而致治者,莫若乎养圣贤。此其器也,得其器行其事然后能为天下王圣。人巽於圣贤,则明矣。以天下之目视也,以天下之耳听也,於何而不至焉。柔得大位,歛身若不足,故天下归之。刚上而尊贤,刚而任能也。则天下何有焉。是以大有庆而能通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爨鼎之道。治鼎者也,当圣人养贤使能也。君子正位守职,成圣人之命也。

    初六,鼎顚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顚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下鼎趾也,上应顚也。治鼎之道,用鼎之始也。应涤覆否,顚之利也。妾本下也,而以孚升士,虽贱而才贵。火上从而致其新也。可无咎矣。夫制者,有位而从权,虽反可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愼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刚以中应而承其实,任之重者矣。四以近权,恶我专任,怨偶敌我,不可以不愼其所行。然九四之覆,餗正无几矣。岂暇谋我哉。获其终吉也矣。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尊柔非应,而革於四,鼎耳所以待实而将用也。革则我道不通也。雉膏焉得而食哉。夫君子之修徳,用其知也,欲其效也,无已知以应,不能进也,安得其任哉。失修徳之义也。当鼎新主,耳目聦眀,以柔徳接之,独见以进则悔亏而终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以不中之才当鼎食之宠,事上与下,力何任焉,折足者矣。非唯足折,亦亏公任也。公任亏则受凶。渥者,形濡什而不胜也。非所任而任,以至於此,信有凶矣,如之何哉。

    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贞。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文而虚中,待鉉以载也,故能应刚而任重之矣。尊柔以能,利而得正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鉉在上,刚柔节也。

    刚上而尊,贤助以载鼎也。玉鉉者,贵於金而不当用也。刚能聦逹,茍柔奉之巽,而以顺得其节矣。器大治矣,故大吉而无不利也。

    震震下震上

    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逺而惧邇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震,亨。因其震而自震也。微而震之,保其终也。雷者天之震也。君子变其容,号令者,上之震也,保其终也。雷来类震者,外一动也。君子省诸内,见外犹惊之,况於自动乎。动者吉,凶悔,吝之所生也。事之来惊,而虩虩然,后获其笑语也,福之生后之则也。震始生之,阳长子者也。长者能震,是震其初也。有其长子,则能惊其逺而惧邇也。君子可以守宗庙祭祀,则匕鬯不缺而保其社稷也。皆初震而有其后者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重雷震而不已也。君子修已而履省之,恐惧之至,患无由及也。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刚能制断,辨物也。动之於初,震其始恐惧其初,后有则,得震之义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刚初而震之,保其吉也。二而已震,失其义也。乘刚震位,危丧资也。则度其丧而上升矣,两震不相应也。何所来乎,虽惧而不失中,可以自省,终固其所,勿逐之矣。七日而得其所丧也。七日者,极六爻而反下也。刚斯易矣。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弱而无当,苏苏也。居不安矣。行乃无眚也。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光可震也。而屈於柔,安於众阴之中,已泥者也。失其震首,省不能致后之福,虽得所奉,岂足光哉。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䘮。有事。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其事在中,大无丧也。惧而往也。尊行何安,其反来也。刚以为疾,故皆危也。则以度而居矣,位得大中,事之主也。刚从而依,而不敢遂逼矣,懐惧而已,无所丧也。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㛰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索索而惊,矍矍而视,重震之极而中心不自得也。君子安其身而后动也。极惧也,何所容哉。内外震惧,身之危,征之凶矣。震不以躬,惧邻而惊,则无咎也。两震者,动而自省,则行之有终,阳之和,象之纯故也。自震而戒,则可两震求合,则乖也。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两止也。各止於所,嚮也。见敌应而咎生也。不获其身,不欲彼见於我也。至近而不可通,虽行其庭不见其人。我无见於彼也。不相见也。何敌之有乎,故无咎也。君子之道,无固也,时可止则止之,时可动则动之,消息以时,而道乃光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一体而两山,兼山者也。位身之止也,思不出其位,止者也。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止於下,艮於趾也。艮则不行也。得其止未失其正也,何所咎乎。利於长正,得其久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腓随足也,自动则躁妄也,何益於动乎。艮体不动,则腓不得举而随也,性躁而不得往,未退而听命,故其心不快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薫心。象曰:艮其限,危薫心也。

    艮於下体而不得通於上,止於体之中也。分其体,夤列矣。危及至心也。知其不可,而不可相见,则全其体。至於三,限其止乃止也。而敌之乃处中道而止之,於事则中分矣,羞辱至故,危薫哉。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上体兼下,兼两而止,则时止能止,其身当位,而静止得於分,故无咎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体之中,当其辅也。得其中正言也。言而序,悔亡者也。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动者,利之求也。动失则害至。止者,正之元也,久守则福来,非敦厚之徳不能止其终也。

    艮下巽上

    渐,女归吉。利贞。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女也者,嫁於夫也,必有归也。臣也者,得位於君,必有进也。皆以进外为位乎,渐而道乃行也。刚下柔巽之,是以柔得正位乎,外而辅刚,故女归吉,而往有功也。使柔进得其位,而正邦者,刚得中也。止於相与,而巽以从,则动而何穷哉。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徳善俗。

    山上有木,得其高进也。君子之居,亲其徳而外善於俗,而后能渐之进也。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初至而至于干也。至弱才业未闻,上无应而首於进者,冝为小人之所危也。道不同,故危之矣。我未位也。无害小人,小人何害於我哉。故虽有言,其义不至於咎矣。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磐非鸿之所处,二非三之所得,今托之矣,非安也。得位相止,饮食且乐,可饱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復,妇孕不育,凶。利御宼。象曰:夫征不復,离羣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宼,顺相保也。

    得位於上,渐而之陆也。二应五也。为已止之,五合於四,征而不復,顾其类也。已与於二,二自有配偶,邪而不敢孕,失其生化之道,故凶也。两志相保,无可间也,於长正之道,则可保夫一时之利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木非鸿之本,止渐而得位於高,或得於桷,桷上附也。承五而相得焉,亦非其安而安也。五巽巳顺,尊而相保,不可倾夺,故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嵗不孕,终莫之胜,吉。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陵高,安之所。二本应五,三近止之,至五而三,故曰三嵗不孕。夫务於大功者,不检於细故,细故不有,匪正之事不甚非之,及其得至於大位,则人莫敢不惧,而道自復也。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渐之进也。夫进之为道,求其利也。暴速而取害之至也。渐以相与,虽非其道,不至於悔也。上乃进得高陆,不累於世,不争於利中,心何可乱哉。超然志逺,知夫进退之道,故其羽可用为仪也。

    兑下震上

    归妹,征凶,无攸利。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説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少女之穷也,无所往而归其长阳。女説其有归,而往也。男説其有家,而娶也。有生化之义焉,不交则无终也。故少配长説,以与动有终,而自此始也。少阴失位以求合,人斯贼之矣。不足以相久,征其凶哉。柔得中,众之归也。隂虽从阳,阳下其隂,失其位也。柔制其刚也。岂人伦之序哉,不足以独化也。故无攸利至於终,存乎生化之大义焉。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泽之濡雷,震於其上,雨微而雷震。虽不当於大,亦相归之物也。无归也,斯敝之矣。君子知其敝,无所往,故归而永终也。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无所往归之矣。初説而后动也,何不可乎。故㓜娣虽不足行,茍能征,则吉。周礼曰:归,以恒者也。柔而随刚,吉相承也。归妹相终,非情故以。礼归之。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刚居内而应,柔之制也。道之反,不足以为明也。眇而视者矣。自守其幽,不变其常,虽利也。岂娶之道哉。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夫。以不敌将配以仁者,遽而行之不能终也。故待其所从道极,相説而来,归以娣可也。未当故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过下升上,阳以居隂,刚过其柔也。得其无与,合而来之,义也。迟归有时,此得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殷王之少,妹归妹之贵也。古者王女下嫁於诸侯,衣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故君之袂,不如娣之袂。妻贵於夫,夫下妻也。故见其妻象焉。月几望,隂盈盛也。隂而得中,无与争者,故吉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柔而居极,归妹之穷也。復何待乎。无其归者也。女徒承筐,不见其实也。士求进,安得其偶哉。道之穷而无所利也。

    周易下经丰传第六

    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夫明者,内含其照也。动而施之,乃丰也。明以时动,物伸其直,得尽其大生长之而遂成也。期盛之矣。丰之道者也,唯尚大而当之,故王能极之也。不失天下之情,则勿忧而旣治矣。日之明盛於中也,王宜照於天下也,则无微而不大也。过於中则忧,大斯盈,盈斯缺矣。大之道也,盖圣人戒乎其大也。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雷电皆发,天下文明。盛大之时,明刑以肃民也。君子无所隐避,明以折狱而至用,刑可以勿忧。当日中之宜也。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丰,尚大也。唯其大者至之以阳,遇四务同而相配彼,俟之为巳主,相须而待也。明方动进而速有功也。迟而过旬失其动也。灾之道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柔之为道,静退者也。又以居内,不能大其上也。是障其光而暗其明也。往之为王,虽尊而隂也。盖相发则覆,疑矣,且履正不邪中。考自信於心明,生於内而悟其违时之失,修改其道,无执其,故得其吉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居於下体之上,而上应焉。自以为有其位,而应其德也。贵贱之等则三曷足以为德乎。丰沛以为光,应幽隂以为德,岂可大事乎。力小任重者,右肱斯折也。右肱斯折不可用也,自致废矣。谁復加於咎乎。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阳以守卑而不能弘其大,以当於时也。是幽其明而暝其昼也。初阳之来,为相发之主,事合志终,得其明动之义,故吉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柔居尊,阳能尚其大,而不以力得,其日中之宜也。天下无所隐讳,无微而不照,则天下归其章明之德矣。故其庆誉之吉哉。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戸,闃其无人,三歳不覿,凶。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闚其戸,闃其无人,自藏也。

    极其大过於丰之所也。无道可弘,柔而无鉴也。唯富其室,厚其家,自谓其翔於天际,人莫之见也。自藏也者,虽闚其戸,可得见乎。过明之逺,而动之极,也不覿,以三年矣。凶其至也。

    艮下离上

    旅小亨。旅,贞吉。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虽柔中得乎外,下而顺於艮刚。上不能有其上,而寄旅於下,下不事其上,而不应於上,旅之义也。柔得中附顺於下刚,而刚不距是以小亨。旅之为道,不敢妄动,上丽其明乃可止也。止不妄也。明辨也。不为物疑,故正吉也。旅之为道,贞吉而后极,旅小亨。故再云旅非大人不能安其旅,而获其小亨也。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愼用刑,而不留狱。

    火寄於山,火非可久刑以正法。刑不可久,故明愼用刑,以寄治之,而不留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柔而在下,琐琐贱旅也。有应於上,满而得志,斯极之矣。以贱役而自盈,斯自取其灾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僕,贞。象曰:得童僕,贞。终无尤也。

    守位奉上,而三相与得,其次来其资也。奉上而得中,得童僕之贞也。终何尤矣。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僕,贞厉。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原本闕传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旅以刚而升於上,体寄得所处,未得位也。资斧者,将营作所使之具也。得其所处下,应而获其资器,而以旅之难也。其可就乎终不得其位,故我心不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则我由获也。旅,火山旅也。五寄柔於刚也,物有非可久也。不由於我也,岂久其位乎。将遂安也,非惟失位,抑亦丧其谋矣。以其居中上之位,旅之贵者也,素以众仰,故及於终有誉之命也。欲丽中,故曰雉也。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旅於上,极巢之髙也。旅得上位,先笑者也。以旅在上,人所嫉也。则焚巢而号咷矣。牛顺物也,旅之为道,全於顺也。刚而亢居,丧其顺也。旅者人之客也,又刚而无顺人,何吉哉,故丧於无难也。固其凶哉。

    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巽刚巽柔,柔顺刚也。申重也。上下皆巽,政之缺乗,其巽而重命,其治命行,则获安矣。阳居於中正虽巽而志行也。柔皆上顺於刚,物无逆者,可以行权而合法也。巽以申之復,其小康也。是以小亨巽而往无不利也。大人得於中正,利以见之,辅而行其制也。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风巽,风相随也。故君子申上之命,而从其事,率民以随上,而民皆随令也。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巽柔在下,而不能果决,进退者也。巽於始,申命行事之初也。利於勇而行之则正也。非暴也,志行其治者也。

    九二,巽在牀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巽乎下也,而又隂居牀下之巽,犹得其中。巽下通上方,於祭祀之用史巫,虽多於敬事,达其命不任於已,则吉也。

    九三,频巽吝。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处卦之髙,巽於下柔,求其巽而不获,匪其中而莫正,以至於频蹙忧嗟也。刚不能执志,而穷於巽,可惜也巳。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隂巽主也。为阳所巽,而顺於阳,得位上奉而当之矣。臣而行事悔之道也。顺而正之,何悔之有,故建功而田获三品能歆其神人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以刚而巽於中正,巽而无违,中而不过,正而得当,以是申命牧下之功,何悔之有,何往不利。始而从之,政非自我,故无初矣。后获其治,故有终也。甲者则事之首,庚者甲之中也。申重也。事中失而重之治也,则无世无之矣。主巽於臣,臣顺於主,而为功也。当其殷巽於大彭、豕韦申之也,其在周巽於齐桓、晋文申之重,而其道小通矣。夫正其失者,先原其始,察其中知其弊,故先之三日也。因其弊而反正其失,得后三日之吉也。不可以不审也。无因而为者,未之有也。

    上九,巽在牀下,丧其资斧,贞凶。象曰:巽在牀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以刚而居重巽之上,以巽於下,巽而极过,巽无甚焉,在牀下者也。极巽失据,无刚之用,资器皆亡之矣,身将安守哉,正其凶也。

    兊下兊上

    兊,亨利贞。彖曰:兊,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刚中正而外柔,顺於万物,皆说其泽。圣人以说先人,而民忘其劳,以说犯难,民则忘死。非大人不能说於民,而民咸说而得其正也。

    象曰:丽泽,兊。君子以朋友讲习。

    两说而合,者莫过於朋友讲习也。

    初九,和兊吉。象曰:和兊之吉,行未疑也。

    以刚正之说,首出门而和人也。守正和人也。守正和人,何往不吉。行岂疑哉。

    九二,孚兊吉。悔亡。象曰:孚兊之吉,信志也。

    失位与三,岂无悔也。志在和人,欲其说,信中不失正,故吉也。夫何悔焉。

    六三,来兊凶。象曰:来兊之凶,位不当也。

    兊者,阳说隂也。过说於上,柔以来人,使人从欲者也。何以终哉,凶其宜也。

    九四,商兊未寧,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干居臣位,商量冝制,祗上使下,不敢自安,皆获所说,必得其庆也。故大速有喜也。

    九五,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处尊而孚於上,隂信於小人消君子之道也。得位正当为人之刑,则下化矣。下之消则上危也。可不慎乎。

    上六。引兊。象曰:上六引兊,未光也。为五牵说,信而尚之,柔而匪正也。虽说来矣,岂足光哉。

    坎下巽上

    涣,亨。王假有庙,利渉大川,利贞。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渉大川,乗木有功也。

    刚下济而行不穷,柔得位於外,而辅刚,刚志行而遂通,上下相资,而不相待,虽行散动人自为治,涣也。五之为主,不以形约,不以武禁,通其志而天下自治,岂人臣之为乎。乃王之命也。当以无为可以至於有庙致亨矣。木之乗则无险矣。不劳而致重於不通,上乘下之能也。施逺而济其散,治乎中正,而利贞者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行水上,无拥限也。上以发令,不疾而速,逺而承治者也。当其无事也。先王享于上帝,配之祖考,用礼乐之道,致享而已。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涣之初,可以散动也。二能济而巳附之,故显而行之无畏忌也。壮马驰骋而得其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刚能治也,来而不穷,据初相与得愿驰骋,何往不至。兼固於三,贪其多,有失涣之道,未之悔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涣者散,而随适可也。虽乗於刚,非其位也。自应於上,可以往而遂其志矣。散志适时,何悔之有。

    六四,涣其羣,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涣其羣,元吉。光大也。

    以柔顺而上乗至尊,行大人之令者也。羣者,众之务公之事也。涣众之公,大吉而光也。若以私也,则丘墟不移,咎归於巳,巳亦思之不夷矣。可不慎乎。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涣之尊而大号其令,物致其适,散其汗发其濡也。涣王居,大散也。忧在节王者制天下之务,故正其位,行其道,乃无咎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涣其血,逺害也。

    应独者多至於争,此易之常情也。上独有应而逺於伤害者,当其涣,得行其志,从其道也。故血去害逺而无咎也。

    兊下坎上

    节,亨。苦节不可贞。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刚分而济柔,柔分而济刚,刚得中以为主,相资不匱而得其度者,节之通也。过则苦,苦斯穷,不可正也。险者人之难履也,节者人之难从也。说其险能安其节者也,是大人当位而能节,而当其所而得其通也。故天地节,寒暑而成歳。圣人等贵贱而设制度,则财不枉而民不竭矣。节之为道广矣夫。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徳行。

    泽上有水,止而不洩,下保其润,上得其安,节之象也。君子制度数以位,议徳行以守则,无遗之患也。

    初九,不出戸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节者不可以出也。初而慎之,在於密也。不出戸庭,则无由祸患及也。言而復悔,出而后治,则无及巳。刚能辨制,知时通塞,得初节之义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节者当位而节乃通也。刚居下位,自髙於内,不听其职,不扬其令位也者,君子之时也。其可忽乎。失时之过,凶咎至矣,不能守节於位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不能自节,以弱质而乗刚,居上力小任大,重以至於忧嗟也。此巳之自召也,何人之咎哉。

    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以隂守柔,当位安节,承主之命得节之道,故能通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刚以居尊,为化之主,甘於节而以令人也。正位以节,徳之中也。不过不逼,为天下之式,则天下财不伤,而民不害,皆归徳矣。庆其来哉,志尚而得其志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节者以备其穷也。穷犹节之节苦者也。身安资哉,正之凶也。居极乗刚,易之悔也。其在节极则自苦也。凶其深矣,悔小疵也。又何加焉。

    兊下巽上

    中孚,豚鱼吉。利渉大川,利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渉大川,乗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上柔在内,以接於下,而刚得中,柔接而相亲,刚中而实信,就巽以从之,故得下柔奉之而刚中,以信而民,莫不化者也。中发之信,恒而及於豚鱼,虽豚鱼而信,不遗其微小焉,故吉也。利渉大川,乗木而无险也。君子虚其中,而施信於民,故得民之信而可以致重道逺也。信自於中利而以正,㑹於天地四时也,而况人乎。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泽降而风加焉,相得泽行也。君子信行,庶其中,感而变化也。故议留其狱,不即其死。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中孚之故在乎初也。速而应感其诚也,故度其志未变,而往则信终而吉。志变而有作,不可感也已矣。后之而絶类也。何所安乎。

    九二,鸣鹤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鹤者阳明之物也。而守隂处内,修徳立诚,名达而隐也,上中孚也。求中信以致,虽居隂也,时亦索之。中心愿与之为治,同志而相求也,故公家之有好爵,而相与縻之矣。君子之道在於进徳乎,无隐而不彰,上求下治之本也。故君子而求其母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三与四皆为敌,三应於上,四巽於下,对而为敌,鼔以战之。四附上而大不敢当也,或罢之矣。不胜而惧,或泣之矣。四不我争,欢巳志获,或歌之矣。柔徳之薄,不量其势,不当於位,不正於分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象曰:马匹亡,絶类上也。

    得位上顺而为五巽,隂盛得附,故无咎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四絶类而孚我,我亦有信。挛如,当其位正,虽得地而无咎。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翰音为鸡巽之象也,以其阳物巽隂而无力飞,必鸣也,登於天何可久乎。信不由中,而为极上,难终之约,其可乎。信而莫应,有声而巳,正之凶也。

    艮下震上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冝上,冝下。大吉,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刚失正,柔以为主,小人当位,过而得通也。小人者,其心小其见狭,其务近君子,过以合时,利不失正乃行,故小事可也。鸟也者,阳升之物也。刚虽上而失位,不中不得行正也,是以有飞鸟之象也。君子忧其失,哀其止,发乎志,形乎声,犯上以匡之逆於其道不行,动无所往,遇於害焉。上顺而止之,以俟其通,故得其大吉焉。是故不可以大事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山上有雷,其虚声而巳,无益下也。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救,於治有其声也。小事过而不伤其正者,莫过是也。故君子行之。

    初六,飞鸟以凶。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小过不冝上也,其在防之初乎。上应其动,无所止者也。不可往而往,凶灾之及,自致之也,将如之何哉。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小过,刚失位也。二得位,得中能过其刚者也。妣,臣柔也。往与於隂也。非其常而得之,曰过。於其家斯遇妣矣。其於国斯遇臣矣。不及其君人之化也。臣不可过君也。而今过之者,小过之过者也。遇而时,故无咎矣。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阳不得正,不遇者也。小人匪正,忌於君子,可以防之,应而从之,则戕之矣。不能防而自致凶也,如之何哉。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徃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卑退自守,故无咎也。刚失位不能过者也。下应而来,非已之召,故曰遇也。恃应自得,以往危哉。必自戒之,此不足为长正之道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柔居尊,小居大也。不应於上,小事而巳。密云而不能雨者,隂阳得行其道,故盛而为雨也。小过隂乗阳,而位於阳,巳上过矣,安䏻施乎。不足以和,泽天下也。君子之修德,守於中正,俟其时而行也。茍无正矣,虽上过其德也。将何为乎。隂不足以当王,施于公而巳矣。弋非狩之大者,穴非路之夷者,皆小人之过也。以柔与於柔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象曰:弗遇过之,巳亢也。

    小过,隂䏻过也。小人之道,极也。应何遇乎,飞鸟之凶,上何止矣。道之穷,离之凶,是谓灾之过也。

    离下坎上

    旣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彖曰:旣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刚济而得位乎,上柔当而应上,是以亨,偕於小人也。刚柔得正,其利贞下者,上之阶柔者,强之本。柔当而守中,不敢逸也,故初吉。安於旣济,止而无防,穷其道而终乱也。

    象曰:水在火上,旣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在火上,相得而为功也。旣济之矣,安之不虑,则覆矣。故思患先防,䏻保其终也。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刚为旣济之初,力微而去险未逺也。旣济深险而未达於陆,故曳轮濡尾也。初济而不敢怠,其义岂有咎乎。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得位处内而应於上,妇之道也。而乗於刚,惧其暴也。丧其饰矣。茀之丧,容之减矣,中以奉阳,获其济下不敢凌,勿逐而七日自復。七日者,復之不逺,近取之诸日,极小人位而復,则下刚易也。

    九三,髙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为下体之上,巳得其位,旣济者也。济险以力非易也,与王同功而受任也。髙宗鬼方,三年克之,义焉。力以三年,疲而获矣。愼在於典守乎,非其人则恃势也。以天下之功为巳之私与主,刚敌至於终乱矣。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有应当位,居刚之上,疑惧侵逼,至其重夜而不少懈也。柔而守正而戒备之,乃可以济,亨小矣。物咸遂焉,虽居乗刚而终无患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人也者,神之主也。时者,人之由也。礼之大也。差其时,则人不和神,弗福矣。旣济难夷,非大盛也,故有终止之穷焉。大人者,与时消息也。时之失,何所寄乎。故旣济虽盈神弗福也。得时尽顺,吉大来也。唯大人䏻保其终矣。

    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旣济而极於上,志与时穷,上反下矣。首濡矣,身其危哉。

    坎下离上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柔得中,不当位,未䏻济也,而䏻其变矣。刚近济在於险中,力小形微,濡其尾,无攸利,不䏻续其终。下非所济逺也。刚柔而同力,故有终通之道焉。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上水下,各守其所,虽未济而各保其安也。君子明愼辨物,而使各安其所,则致之而得宜用之,而得当也。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以柔而济於险,初始渉者也。近浅犹濡尾矣,况其深必不济矣。不知力之极也,可惜也已。

    九二,曵其轮,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居得险中,动而应主,刚德不邪而䏻济也,故曵轮。载险而当之矣,故正吉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渉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力小失位,逺何为,附於二则险自济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未济征凶,柔居中,力小不䏻济也。有委任之道焉,未济当位,志在乎济,而奉其上得正之吉也。而遂其志焉。何逼近之悔乎,将尽力以功,震其未济,故伐鬼方,三年乃克,而受国矣。初以勤奉主,终以功获赏,有终济之义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柔得中正之吉,无其悔也。志在乎济,授之以䏻任之,无疑以至於终济,可谓君子之光焕乎辉发矣。信有中正之吉哉。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满者自覆,谦者自益,非天之所为也。夫以未济之初志存,而不懈以至於终济,而信有其乐也,亦何咎哉。乐极志满,道斯反矣,故濡其首,信失其乐哉。夫将济者,力之及也。济非大顺而致也,力以取之,顺以守之,乃得其久。旣济而盈,将有覆矣。君子可无惧乎。

    子夏易传卷七

        周易繫辞上第七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尊也,故健以首之。地卑也,故顺以承之。尊卑列而贵贱明矣。盈乎中者,莫大象类焉,夫妇也,父子也,君臣也。尊动而变卑,静而化刚,柔以断其用,而得其常也。正其分位,观其动静,然后理可得也。夫物同其事,则聚之有上下之应也。异其羣,则分之有刚柔之合也。趋其同,求其羣,居其位或不当,则吉凶生也。故天降其气,地流其形,上施其道,下行其事,则能成变化矣。 圣人以是观象造形,而能体化合变者,得之道也。故刚柔相摩而成变化,八卦更致,殊济同功。雷以动之,雨以濡之,风以散之,日月以运息之,四时以推之,故乾者气之始也,男之道也。一施命而不杂,唯无为也。能通天下之志,故得保其尊,易知者也。坤承乾也,造形始也,女之道也。专其命而不失其作者也。能知变化之道,故得保其静也,简能者也。夫易以知物者,物易知也。故於物有亲,有亲者可久之道也。故长人以之为德,简以从物者,物亦易从也。物从则有功,斯可大矣。故从事者以之为业。天下之物多矣,而其致一焉,易简之谓也。致一则天下之理尽矣,故能上保其尊,下安其卑,而成位长矣。 圣人设卦观象,繫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圣人得天地之理,探万物之宜,而设卦观象,后圣繫辞焉。而明吉凶,刚柔迭代而进退之,则变化穷而吉凶生也。是故吉凶者,得失也。悔吝者,不尽其时而后其忧也。故追悔之,叹惜之,则无及也。隂阳相推,物极而变。消息之道,观其象而拟之也。刚柔迭兴,动静相乗,昼夜之道,观其可而动止之。故重其卦以极。三才之道穷,万物之情也。是以君子所居而安者,因其时,观其序,而效其吉也。所乐而玩者,处得其变,而羙其文也。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自卜之明也。圣人极隂阳之度,穷变化之㑹,而得其易。是以合於天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彖者,时之大归也。爻者,时中之变也。变而得失繫焉,悔吝生焉,能补过者无咎也。是故列其位而分其贵贱,中其小大之务者,在乎卦之归也。辨乎吉凶者,观乎辞之㫖也。忧悔吝者,存而不忘其中,思患而不苟徇也。有咎而震以免者,悔而惩其先也。故卦大者,可大而行也。故卦小者,道消而可明也。故险易之辞繫指焉。 易与天地準,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隂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惟与天地之大而无私,与四时之德而得节,故能弥缝纶繫天地之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而不差也。是以穷神达化,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知死生之说。生者,形也,合天地之精,聚气而为物。魂者,寄於形也,魂形散而游,游而为变。穷幽明之故则鬼神之道可知也。隐犹索之,则人道昭乎,其陈矣。与天地同功而不差,智周乎万物之道,济乎天下得其理而不过。行权以治之,归其正而不流。乐天知命以处之,而无不适。物得安其土者,上敦其仁也。故能施爱而博化,模范天地周围之而不过其大。曲成万物,治其所履而不遗其小,通其幽明,体其动息,故无变而不知也,故神也者。得万物之妙而为名也,无方也。易也者,易万物而为言无质体也。妙其运,万物皆神也。得其理,万物皆易也。故一其隂,隂则易也。一其阳,阳则易也。续以继之而成教於天下者,唯仁之善乎。备物而咸说也,用之而不勤。行之而不殆而能成天下之至者,纯精之性也。则无不易矣。仁者见易谓之仁,智者见易谓之智,皆一其方百姓用之而岂知其化用哉。故至於君子之道鲜矣。泽及人,人谓仁,故显之,神用之而不可见,故藏之圣人者,兴其仁也。兴其仁之忧而后归之也。显其方,岂若鼔动万物乗其变而无忧哉。此盛徳大业之至也。故惣其有而㑹其适矣,顺其行而无滞於故矣。静然至虚,无滞於物,而能生其生,而神其用者,易也。成其象而能徤以通之者,乾也。治其质,效其法,而无不顺者,坤也。极变於隂阳,而考变穷数,知来之谓,占得其占,通其数乗其变,而行之,之谓事。行其事,尽其道,民咸利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逺则不御以言乎,邇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閒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闢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隂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夫易广矣,大矣。逺而不知其止无其外也。邇而静以自正无其内也。其备也。同於天地之閒矣。夫乾造物之始也,其静也,至虚而不杂其动也。降气而当物,无不知也,无私作也,故能大焉,万物父也。坤造形者,其静也。上未降气,翕聚而不发其动也。启务而承命,无不能也,无私巧也,故能广焉,万物母也。是以易无形也。易物而为形,易无名也。故广大,体天地变通,合四时隂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徳而无不备者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賾,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繫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邇见乎。逺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黙,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髙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宻则失身。㡬事不宻,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宻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乗致冦,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乗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乗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乗致冦,至盗之招也。 圣人之作易,而崇德广业者,何以为也。夫易,无私也,无为也,无方也,无体也。同於物不循其故,是以得天地万物之情状也。斯以运化,不亦崇广乎,智也者。周於物而兆其机也。无不变故效天之崇焉。礼也者,止其体而得其履,无不遂也,故法地之卑焉。设天地之象,立智礼之度,则百化周流乎其中,而易其道矣。夫以成性而不外,安其所安者,於物不惑矣。其於理至矣。道义之所由生也。圣人见天地之至奥而为后世之传,以为将来之利,故错其刚柔,察其态度,而拟於形容,象其物冝,故谓之象。见天下之动静,取舍离合而得其㑹通以行其典礼。繫辞焉,以定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得天下之情偽而咸以象,告人不可思而恶也。适天下之变而咸得其要,治之不可恶而乱也。观天下之情而拟之,议天下之可而动之,则能成变化之道也。善者,民之所好也。言行者,民之準也。修诸内而发诸外矣。故鸣鹤在隂,其子和之。同声而相应,本立道成也。可不务乎。是以君子修诸其身矣,修身者将以求其试也。幽而独之,谁与和之。是以同其人,其道乃昭矣。同人者,君子之同也。其道上行,初虽逆之终获其同也。故君子之道,出处语黙途,虽殊其致一也。二人同心,无不济。虽至坚无不可断之矣。同心之言,无迕矣。夫是以君子广其同,则其道可进也。进而徃之,将以蒞其行也。其在於过,慎乎初,而慎之有终矣。故洁於薄物而致重之用也。进而得位者,其在於谦,敬而尽民力乎,故劳谦君子有终吉。德以崇,为盛也。礼以谦,为恭也。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时之易道,斯变矣。安其位而不知巳与时极矣,穷之灾也。是以亢龙有悔,戒其保於存而久其位也。夫位愈髙者,难其为人也,君子不可以不自知也。夫利厚者,害易及也。贵为长者,利害以出也。为下之巽也。其在於慎密,否则害及之矣。盗伺之矣。故不出戸庭,无咎矣。以德之不周而不厌其髙者,贪其非所有而有之,则易於事矣。易斯慢而下思贼之矣,皆自致其寇。此易之终戒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竒于扐,以象闰五。歳再闰,故再扐,而后掛。 圣人幽賛神明,设五十之数以求易者,何也。三揲之极,多得老隂,其数合二十五以对之而求之也。其一不用者,太极也。故可名之谓之太极。夫有生於无,无者未见气也。不可用也。故置之也。初揲或五或九,再三得四八也。初营於再者三者,何也。道生一,一者形变之始,万物之生也。为治者不离其本也。故用之於始揲也。以营一之有而偶不用之,无天地隂阳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岂竒而立哉。分而二,象两仪也。掛一象人也,人也者,包括万物而为之首也。故两而生人,曰三才焉。揲之以四,象四时也。归於扐,抆时之餘也。归天地之餘尽五歳之。再闰,故再扐。而后掛数者,偶而后成也。竒者不盈,其四时也。数之寡也。故谓之阳,全其捰者,备其隂也。得数之成,故谓之隂,此求筮之数也。易者,圣人极天地之数,穷天下之变也。占者,索其数,逆其变,体其吉凶,断天下之疑也。虽有圣人之心,必求龟蓍而听其神焉。将有以奉也。人也者,万物之灵也。志有至而吉凶兆焉,故志之断则卜筮焉。志之疑则告其从焉。是以不疑其所行也。利物而有功也,故圣人曰卜筮云。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易有太极而生天地,天为一竒也。地承天为二,偶,数而相生,合而相成。为水,火,木,金,土也。天地万物未始,相离也。试於形变而论之本乎天,一降气而得地,聚之为水,其肇为胚也。水内刚而外柔,故生於天之一,而成於地之六。因其一生而依其胚而为胎,胎者自得其温气也。温发而为火,火始於内而成炎於外,故生於地之二,而成於天之七。含气以自坚而骨生焉,骨坚阳木也。生於阳而养於隂也。故生於天之三而成於地之八,有其骨而筋坚焉。金从革而外刚,故生於地之四而成於天之九。土为肌肤,四者备皆肌肤养焉。肌肤因刚而生,而终於柔脃。故生於天之五而成於地之十。终数以成形也。分而异,功合而同济,故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合而为五行,发而为五声,散而为五臭,布而为五章,流而为五味,分而为五性。异同区焉,利害生焉,吉凶形焉,变化成焉,死生兆焉,鬼神通焉。可以元元而㑹其终也。 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䇿,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䇿,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两仪生四象,则乾坤之爻各具四象焉。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四象之成。䇿爻每其䇿,各含其四象。繫之乾坤之爻焉。乾坤合为十二,当期之月也。混其䇿爻,絶为三十焉,当月之日也。阳极其数,万物毕,遂其成焉,故九也。阳极则剥隂,长而壮消之极也,故其变六也。消而息之,阳復而长,隂之退也。故为少隂,其数八也。阳盛长物,其貌始大而未成也。故为少阳,其数七也。老阳九也。四而九之,其䇿三十六也。老隂六也,四而六之其䇿,二十四也。合乾坤六爻之䇿,当期之日也。少阳七也,四而七之其䇿二十八也。少隂八也,四而八之其䇿三十二也。合二少之䇿,当期之日。同老阳老隂之䇿也。合二篇之䇿,三百八十四,半乾坤緫而承之,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是故分而掛,一揲之归竒,四营而成易,三易以成爻,十有八变而成卦。初以乾坤错综而为八卦,以象动止。离陷巽説而各得其情矣。重而伸,类而长,以观其爱恶失得,穷天下之情,极天下之变,以此而能事毕矣。故能明其道,辨其徳,行可以应天下之来,而助其神化者也。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逺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地之道,隂阳之化常矣。圣人以是观其动静而行其进退,不差於时者,是知神之所为,而合其变,得易之道也。故易。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得易之文也。以动者尚其变,得易之时也。以制器者尚其象,得易之智也。以卜筮者尚其占,当其数而断其疑也。君子时将有为而问之,将有行而请之,无有逺近幽深遂知来物至精者也。参伍之变而错综其数得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文见乎辞,故言者尚之。极其变,遂定天下之象。故制器者,取之此天下之至变者也。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不迁其方而无适不利。此天下之至,神也。夫易者,刚柔相推,情偽相偶者也。故吉凶生焉。而圣人之其所终寄其象,以明天下之志,而无不中也。非极其深也,不能及其至精。穷其变,要其㑹,知其终,原其始閒。错其说以成天下之务,非研其几者不能得於至变也。体其物妙,其运用之非以勤也。行之非以迹也。非玄者,不能得於至神也。故一设象而君子其赖四焉。范两五之数,穷万物之变者也。非圣人其孰能深之。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巳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徳圎而神,卦之徳方以智,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宻,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於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兴神武,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徳夫。是故闔戸谓之坤,闢戸谓之乾。一闔一闢,谓之变。徃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易者,易其治也。故其知也。先物其变也。得度故能包覆天下之道而已者也。圣人用之而通天下之志,能开其先也。定天下之业能制其当也。以断天下之疑果其作也。是故蓍未形而众象畜焉,圎而神也。卦见其事定其所也。就时体化方以智也。六爻者,易其变通,明其辞义,而献其吉凶也。圣人以之清虑涤思,归神无形,然后齐圣体方,与众民同患其吉凶,则能济吉凶之患而为来世之范也。非神圎而知其来,知赡而徴,诸往观天地,古今万物而为一者,其孰能至此哉。古之聦明睿知,止乱而不以杀,达天下之情而为之於始者如此也。神也者,运於无形,易而合其变也。而民不知所以明也。而圣人明之是以察於天之道,审於民之故,故作为易书,而前布之,以为民之用。圣人於是斋心无形体其神也。戒事避患,明其事也。以神明为徳者,如此也。故坤者静也。动之主也。含其章而不变,故闭而藏之,乾也者。开其物而转化,故启而动之,可闔则体而合之。一动一静,屈而伸之,之谓变。随其变,观其可独往独来,而无阂之。之谓通,辨其兆之。之谓象,见其形之。之谓器,制其用人可法之。之谓法,出入不滞民咸利之。而莫知之,之谓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髙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隐,钩深致逺,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是故易有太极,太极以生两仪,两仪为隂阳,隂阳相推而生四象,时兴终始迭,变而成八卦。动说离陷,情性之有归也。故相摩而吉凶生焉,治其吉凶而大业成也。是故有法可象者,莫大於天地。有尊卑之位也。变通可则者,莫大於四时,得进退之宜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昼夜动止推移而不改也。位崇体髙,而为民之承者,莫大於富贵,可以行大道也。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见天地之象,合万物之理也。探賾索隐,钩深致逺,定天下之吉凶,使天下勉而得其宜者,莫大於蓍龟,含其象,明其动,定其吉凶,行之不疑也。故天生神物蓍龟也,圣人则之。四时更变,万化得节也,圣人效之。天垂象日月昭焉,星辰位焉,寒暑节焉,圣人以之,而授民时以节。百事顺之,则得,逆之,则失。取之於天也。河出图,洛出书,理形於文,承天之化,圣人则之。取文於地,故观天地之文,则存天地之情矣。天地之情得,而知四象之所自出也。故四象以卦示也。繫辞所以明也。定以爻变,所以断其得失,是以先天而天顺之,乘其时也。信民而民助之,民信其信也。尚贤以至,而得尽其忠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偽繫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夫意无穷也,言形之质也。言岂尽於意乎。书质之限也。书岂尽於言乎。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也。圣人以刚柔动静之物,而为之象。相推无穷,咸备其理,庶以言尽其意也。设卦观分凡是类者,无不掛焉。可以尽天下之情,偽矣。繫辞焉,定其吉凶,同其得失者,莫不咸在,庶以书尽其言也。易穷能变,变而能通,通而能久,可谓尽矣。天下之利矣。利之尽民不遗矣。本立至者也。故申之以孝慈,道之以忠敬,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鼓其情性而民自乐,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也。可谓其神矣。 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賾,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㑹通,以行其典礼。繫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乾坤物,之祖也。易物之理也。而体其刚柔之适也。故易緼积於乾坤也。天地既位,则乾坤运乎。其中而易得,其道也。乾坤毁失,天地之理则无以见矣。易不可见,则几於无乾坤,以易之为道,始终以明文也。其不可以施邪,是故形之上者,至无之运也。故能体万物而不遗,而出其首,物无不由也,谓之曰道。至於形可象者,谓之器。治其器化而裁之,使得宜之,谓之变。适其㑹可久而行也,谓之通。举其裁制错之天下,而民利之,咸得务之,以为事业,则官农工贾各事其事,以久之为业,而天下各得其行也。此易之道也。圣人见天下之奥,将以明之,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故谓之象。著诸其卦也。圣人见天下之动,而观其㑹通,以制其常履。繫辞焉,以断吉凶,故谓之爻。效之乎动也。辩之乎辞也。识其时效,其动化而制之,在其变中也。变得其适,终而始之,推而可久,在乎通也。显其幽而明其神,在乎其人。观其象得行其可,获其正,能制而裁之,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在乎备徳。以成行,则民从其徳。信而化之也。故能运於无形,明於终始,知变化之道者也。 周易繫辞下第八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繫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刚柔相推,而八卦成矣。八卦既列,象在其中矣。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天下之大象也。健顺动止,离险巽说,庶情之大端也。可得而见矣。相因而重之,爻动其中,两而相求,情偽可得而吉凶形矣。刚柔相易,变化可观也。繋辞以辨其动,吉凶悔吝之所明也。故可以观其辞而效其动。刚柔者,素定其位而立其本也。变而通之者,就其吉而违诸凶,易其所也。从其时而归其贞,可贞胜矣。夫贞者,得其分,恒其一,不徇於外也。则於物不惑矣。得事之干也。当吉而保其吉,当凶而索其凶,天地以是贞也。得万物之观而为人之则也。日月以是贞也。得万物之瞻而保其明也。天下万物得其生动,皆得其贞一,故能继其续也。夫乾运天之神,坚其一而不杂,确然易也。坤得地之顺也。守其一而成物,隤然简也。皆保一以成,其施而无情巧焉。示其以易,简也。而物从之得矣。爻者,人得效此而动也。象者,人得像此而制也。爻象动於内,可得而观也。吉凶见乎外,可徴而从也。功业见乎变,因变而成也。圣人之情见乎,辞可得,极於深而至之也。

    天地之大徳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冝,近取诸身,逺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作结䋲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天设四时而寒暑周焉。地设刚柔而生长遂焉。此天地之徳而厚其生也。圣人者,合天地之德,备万物之情,帝人之器也。故有位而其道乃行,位其大宝者,与能守其位者仁也。何以仁,能聚其财,财也者,得物之财而资人以为财也。故设罟网作耒耜,通舟楫,易交货,是类者民得物之财,成圣人之仁也。故得安其所聚,保其所居财之利争斯兴也。故治其分,正其名,禁其非,制而得冝曰义。故始於垂衣而列贵贱,中於重门而击柝,终於弦木为弧矢,以示其禁而得易之变。此圣人之义而保其仁也。太古,鸟兽万物多而人寡,不待易物之财。人人自保其资也。至於人寖而盛,物斯鲜矣。食用艰矣,则智者有易。仰观象於天,得四时之易也。俯观法於地,承天时而易也。观鸟兽之文,类聚羣分,就利违害,而从其易也。观其情而得其冝也。健以施下,顺以承上,可则动之否,则止之险,则经之亲,则丽之外。柔以说之,内顺以巽之,近得於身也。天乾而地坤,雷动而山止,日照而雨濡,风散而泽润,物之大者也。在乎万物其生也。含隂阳而生其受也。偏象之气,故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离为雉,坎为豕。艮为狗,兊为羊。是以天下之受可得矣。於是始画八卦,见其象,察其数,运於无形,明於显著。混万物而为一,而咸得其情则知其所丽矣。网罟内虚而外坚,维之离之象也。鱼禽丽之而不脱弱,能丽其强,离之义也。遂牺而供其庖焉。天下之利,众归往而取法焉,故曰庖牺氏之王天下。立其位而行其道也。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神农氏之时,人育而繁,腥毛不足供给其食,脩易其变,观天地之冝,相五榖之种可食者,收而艺之。易物之才而生财也,其在於器乎。故斵木为耜,揉木为耒,木可以揉曲直於斯得之,为象能动木也。其义益之大也,神而化之,得农之道。是以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上古人质而自守其居,自费其用,而不相往来。财货之有餘,不足不知其均也,故为之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而交易之,各得其所,齐其有餘而退,噬嗑之义也。日中者,明也。万物皆相见,而不相昧。动於明之象也。是以取之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冝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古之厚民者,兴其利,未设其禁也。及世久而民盛,利薄而无分,则民殫其力,不足以为养民,患其竞,不足以相禁。故圣人虑其患,因时而易变,故黄帝尧舜氏制度数采,章封土田,建官分贤不肖,而等其贵贱,通物之财,以为用。易物之力,以待劳。攻物之能,以相御。使物之能,以相济。是以神而化之,民得冝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天下之物,成天下之务。终乾坤,极万物,而易行於无穷。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天保其尊,地保其卑,圣人安上,众民安下,其象天上地下也。其义上健而无为,下顺职事也。上下旣位可久而无替也。是以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木之为物,浮於水也。可以行险而不穷也。故虚木而舟之,剡木而楫之,以济乎水,涣之象也。得其散适而致其远,涣之义也。是以取诸涣。

    服牛乗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牛者,坚壮之物,可以牵引其重。马者,健速之物,可以乗而致远。柔弱乗其刚壮之物,随之象也。动而说之,随物之性而牵致之义。是以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以柔顺之道,则物之生心也。刚动於外,以闲之豫之象也。则暴客无至也。顺而动之,得其备矣。豫之义也。是以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杵动於上,臼止於下。上动而小,小过之象也。小器设而万民获济,小能济大,小过之义也。是以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睽小事吉。象不合而爻用也。是其全用而外合,以为用。得其小用也。睽众才以为小器,睽之象也。利威逺而合诸睽者,睽之义也。是以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上古人淳而未得其器之适也,故穴居以求其温。野处以薄其燠,未免於垫隘风雨也。土弱脃之物,栋宇坚壮之物也。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自下而壮,大壮之象也。则可以待风雨而极其宫室之用也。大壮之义是以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盖取诸大过。

    太古之人,朴而未散,哀乐之情无係也。故生而求充其体,死而葬诸中野,以为无知而异类也。后世淳漓情智外散,故亲其亲,子其子,而哀乐恶欲之心盈矣。是以圣人因遵其情,而成其敎明,神道立上,下修五礼,设五敎以养生送死,以达其情而天下听矣。设棺槨,穴地而葬之,其象入於泽也。其义不忘死而过厚之也。是以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上古官职未设,人自为治,记其命而巳,可以结绳也。至於道散,於是圣人始立百官,造书契,万民不待力求而以之察之。夬,刚长而至於五也。上下百官皆在其位,夬之象也。小人之道外其义,可以决而治矣。是以取诸夬。象者像也,义者财也,有其象则备其财矣。故制器者先得其象焉。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阳卦多隂,隂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竒,隂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歳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徳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易曰: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几乎。几者,动之㣲,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寧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甞不知。知之未甞復行也。易曰:不逺復,无祗,悔。元吉。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易者:圣人寄其物,而设其象也。象者,可观其物冝人,得而象。彖者:言乎卦之卦义,可观其辞,而得其归也。爻者:效天下之动也。动而吉凶悔吝之所生也。贞一而可以胜之矣。夫隂阳者,相求之物也。胜而往居为之主也,情性之所归也,故其偶寡者而得其主也。其德行者,阳者明也。无私而体物之理也,可以施其令而保其尊也,一之道也。故阳卦一君子而二小人从,顺之道也。隂者,暗也。昧於时之务也,承命而力其事,小人之职二之道也。故隂卦一小人而二君子,顚其道也,反其行也。而贵於形也。夫以形累而不以神遇者,非君子。贞一之道也。天下之器广矣,其为物多矣,繫而憧憧,往来不离其形,而求其至,使从其思者,不亦劣乎。思而虑之,自丧之矣。何暇至於物哉。故圣人无思也,无虑也,寂然贞一,而不可惑也。以同也。而归其殊涂以一也,而致其百虑,物自有其终始也。何所思虑哉。是以贞一之道,无不归其同也。至於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用捨相推也,往者不用也,来者用也。以不用而保其用,守其贞一也。故明焉。寒来则暑徃,暑徃则寒来,寒暑相代,故能成其歳,本於止而后动也。故时之往则不用也,止也,故为之屈。时之来则用也,动也,故为之伸。屈而伸之,乃利生也。故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皆本其止也。以是圣人穷理而尽性,止於无方,行於无形者,所以致神之用也。致其利用,能安其身者,修广其德,用之而不殆也。道极乎是矣。故能穷神之所自知变之所化,此德之盛也。易之大归也。圣人之至矣。是以君子保其贞一,得其所安,然后名可达也。非所困而困焉,非所据而据也,不量其力,危辱及矣。死期将至,虽至亲而畔也。妻其可见乎,此不能安其身而愼其求也。夫保其身者,动而无失也。修德者,利其用也。是以公用射隼於髙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德之备时之动,故能获其位也。得位而蒞於民者,不可以不察於小人。为人之上者,本乎仁也。爱而过之,失其仁也。故小惩而大诫,乃小人之福也。御之以道仁,在其中矣。是以屨校灭趾,无咎至乎。恶积而累之罪大而诛之,无及之矣。则小人灭其身,而君子失其刑也。是以何校灭耳,凶。居其位而不失御其下之道,则可矣安。而盈之自丧之矣。歛身虑危,乃可全也。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故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然后能保其位也。愼在於谋大任重乎不可以不审也,过斯败之矣。故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是以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不胜其任者也。夫能知其事之微者,可以从其大也。履其大任,其重虽万变而得其神也。夫知几则祸福之源明矣。几者,事之来也。介然如石,不可以利,变也。观吉而动,何不利焉。故上交不諂,不苟容也。下交不瀆,不轻怠也。知则吉矣。岂待於终日乎。故知微,知彰者,知其终始也。知柔,知刚者,识变化之为也。君子能知此者,万夫之所望,可则而象也。此圣人之道至也。无以加矣。静而无思,而得其神焉。见几而后动,颜子者也。动而后知,知非而復,近尚於几也。近而復之,不适於悔,好学者也。故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甞不知。知之未甞復行。是以不逺復,无祗,悔。元吉。知天之几者,能通天下之志也。虽逺也,学而可以至之也。学以求之,其至者非一,以求之不可得也。故天地絪緼相继,男女感应,相与皆一而通之乃能化醇也。学而二三,则其志惑矣。何以应哉。积一以求之,乃得其有。易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求而应,然后能自化也。是以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其一也。君子学以致其道者,身得其安也。则动而不失其节矣。心得其易也,则语而得其当也。辨而得其交也。应而供其求也。君子修此三者,故能全也。故危以动,则民莫与。惧以语,则民不应。无交而求,则民不与。莫与之,则伤之者至矣。是以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心无主矣。於物不辨矣。何以为恒哉。修是而可以周矣。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隂,物也。隂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㫖,逺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乾坤相求而为八卦,八卦重错而穷。天下之象,皆生於乾坤也。非易之门邪。故乾阳物也。坤隂物也。隂阳各合德,而有刚柔之体以体象天地之为。以通神明之德,其取象称名,虽杂细也,而吉凶之分不过於理。故圣人考其辞义,而叹之不敢正言也。其衰世之意邪。忧其伤也。夫易,明其旣往而察其将来,显其微而阐其幽,开物之状而当名辨物正言,而吉凶备,断於辞矣。其称名者,小可以藏其取类也。大可以广其陈也。其㫖逺可以探賾,其辞文可以玩其意也。其言委曲而直於理,其事放肆而伏藏其奥焉。此立本於小也。近也,曲也,放也,观其㫖有以副,而明之则大也,逺也,中也,深也。故因贰而索之,可以济民之行。明而动之,可否而失得来报,以治其本也。

    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逺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兴也,当於中古乎世衰道丧,而患其忧。情实相逺,而诈怨之蔓也。故其思深,其防曲,原天下之理,穷变化之㑹。则吉凶悔吝其我之所自乎。故履徳之基也,其德所治而有别也。则不失乱矣。别而寡,亲和之,乃为至也。别而履之,和而从之,礼乐之道。可以立德而成行矣。用而交者,谦也。卑以自牧,得人之尊,其道光也。故能制其履,而保其所履也。往而不知復,无其本也。知悔而復,復於本也。不逺而復,在其小而来著乎。自知者也。德之本也,道之所由生也。定於内外之分者,可久之道也。其德固矣。定於内矣,虽多杂而不厌也。恒其一德者也。损己奉上,德之修也。损以减己,固先难矣,而说以与其道,易也。可以附其安矣。其何害乎。益其下者也。得寛而容也。长而能寛,不设备而民信也。自上与下,得下之竭兴利者也。困也者,君子辨其失而考德,困与穷而修之,故能终通也。不责於人也。其寡怨矣。君子保德,犹井之不渝也。德迁而及民,养而不穷。井之德也。施而不求其报,君子之义也。巽而下民者,非亏君子之道也。志有所之而为制也,称於物之情而㫖隐乎其中。所以行权而制事也。事不巽则不能制也。此君子行於易而周其患也。

    易之为书也,不可逺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於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旣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中於务而不可逺其为,道也。因时而易,不滞於固。周流六位,而不见其状。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各指其要,惟变所适。象其物宜,观其吉凶,得其出入之度。则内外知惧,而进退之分著也。又明於忧患与,忧患之所从,则凶悔之兆。儼乎其前,如父母师保之临也。初修其文而度其义,可得时之适,为守常之道。得其道而后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逺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易之为书,原始要终以为体也。夫物生而后有象,象成而后有数。穷数极变而为终。君子观之可以知其归也。六爻之设,隂阳之位,尊卑之分,刚柔之处,吉凶之报,象其时物也。初始象也。拟其形而则之,故难知也。其数穷变,极道之终也,故易知。初以辞拟之,其终得其体也。本难知而末易见也。是故杂类其事,思察为德,辨其是非,要其吉凶。观夫中而得之矣,归其主之制也。智者观其彖辞,得象之大㫖,则六爻之杂,变化之理,㑹之则吉,违之则凶。盖得其半矣。三与四同功而异位,隂耦也,承阳之道也。二多誉,四多惧,四近於尊,疑其逼也。柔之道也。逺而不利,二得柔中,中不邪也。柔奉上也。故多㑹而吉焉。故柔而居之,吉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微以及著,隂阳分布,三则阳緫下,象也,臣之道也。两三才积,刚柔而至於五,大君之道也。故同功而异位。三多凶,有民而上,乗髙而难居也。五多功尊,无过也。为上者能断其制也。故柔居之而危其刚胜者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矣。明三才之道焉。八卦小成,体其象矣。因而重之,耦天下之情,以极其刚柔之理也。故三才之道,以六位而成文也。道有变动,情之求也。故六爻效其动焉。位有隂阳,处有刚柔,得其等列,当其行事,故曰物。物杂而刚柔有閒,故曰文。文之不当,则不能治也,故有吉凶之及焉。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紂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易之兴也,当末殷周之盛德也。殷紂反正,文王受幽,忧於危亡,故积其行事,极其象类,穷其变化,作为易之书。以违其凶悔而明其道也。使忧者,谨愼而得其平民所助也。易之不戒者,自致其倾众所弃也。所以推其亡而固其存也。其道甚大,而百事得举也。惧其凶害,闲其进退,则始终㑹其无咎,此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逺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慙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一而静,故能通天下之志。知天下之几,则无险而不知也。知其为者,败之故能守其易。坤天下之至顺也。直而方,达天下之事,识天下之过,故能无阻不察也。则知其执事失之也。故能守其简健而通之动,而顺之,皆得其止。故能说天下之心,穷天下之虑,定天下之吉凶。使天下自晓而不乱也。是故变化之道云为之务,吉事先兆,制器知象,占事知来。天地设位而生化,圣人象之而成能。故将有为也。可以尽其事之始终,谋鬼神於卜筮,则百事归上之䏻,而尽力於下矣。八卦备其象,可以象也。爻彖伸其情,可以思也。刚柔与居,达其文理,察其取舍而吉凶可见矣。观其利而后变动,察其吉凶而后迁其情。此易之道也。故取爱恶相攻而得失者,吉凶生也。逺近相取而差时者,悔吝生也。情以感物者,利之生也。偽以蔽人者,害之及也。夫物不相得,则近而弥凶也。或害之而悔且吝,故将叛者,其辞慙内虚,而求其说也。中心疑者,不知所从,其辞枝也。吉人守之而

    周易说卦传第九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賛於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隂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隂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隂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兊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昔者圣人之作易,原其元而传其理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万物兴焉。夫造者之大德也。幽深而无形,神运而明备,物得生成也。故圣人扬其幽於神明,而为治道之始也。蓍也者,神也。虚而周也。含其数而无太极之象也。物始兆,故参无以有之,曰天。两而形之,曰地。依其数而推之,得四象之生成焉。人理之变化焉,始见者隂阳也。易而变之,而得其时,故天道成也。故圣人以之立卦,乗气散化而为形。用而之事,曰刚柔也。兼地道而成也。因而重之,生爻。两仪分而万物作。圣人为之主焉,故上和顺於道德,可以生而化象其隂阳也。下以施布於仁义,可以养而制用,其柔刚也。故原其始,致其终,穷其理而尽得天下之理。静而顺其时之,命而行也。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也。故立天之道,曰隂与阳,气之始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形之变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德之偕也。合两而后成也,故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也。隂阳者,相生而为之化也。未始相离也。阳为君焉,物之始生,阳也。阳始生而濳於隂也,子之建也。虽曰阳之生,未有其位,故爻之初为无,其实阳之兆也。隂耦也,两成之有其位也,其道卑焉,故爻之二为隂也。隂过则阳生,三竒数也。三而小成一卦之主也。故爻之三为阳也。阳变则隂生,位承上也,地之数也。故爻之四为隂也。数之积隂之变,则阳生也。天之数也,而得其中,而下富其民也。故爻之五为阳也。阳极则消而为隂,气终则道穷也。故曰无位也。此天道之变,隂阳相更,圣人象之而分隂阳,迭用刚柔。故易六爻位而成文也。定天地之位,合二物之交,通山泽之气,雷风相薄而大,水火相革而生,重错八卦以观其所适,而天下之理得矣。如日月之更也,如四时之代也。古今往来其道一也。故往者从而数之来者,逆而前之。是故逆数者,易之智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兊以说之,乾以首而倡之,坤以藏而成之。观其㑹合之所以而象之,思其爻变之道而惧之,可以逆其数而违诸悔也。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兊,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嚮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兊,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兊。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隂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橈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旣成万物也。

    帝者,造化之主,天地之宗,无象之象也。不可以形智索。因物之生成始终其显,其出入焉。参而主之者,阳也。是故出乎东,春之建也。阳动於下,万物震之而生也。故震东方之物。齐乎巽物之长,齐而布生鲜洁,区别而不相乱也。物方长,貌强而下柔也。故下柔而巽之,待其大者不可以不巽,故巽东南之物也。离也者,明也。万物之貌,始大皆明,而相见中柔顺也,可以治之矣。是以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嚮明而治,盖取诸此。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物之杂也。外盛而中未盈,养之而后成者也。故顺而求役,而致养之。故坤为西南之卦也。兊,正秋也。外柔而中壮也,万物之盛而咸说也。故兊为正西之物也。乾,西北地也。阳之老,隂薄而争兴也。故战也。万物衰而落其荣也,故乾为西北之物也。坎者,阳胎於中而隂盛於外,水之卦也。水幽隂之物也,水流而不已也。万物之所归也。故物之生,先聚水而质其死也。水涸而枯槁,故其劳卦,为北方之物也。艮四时之终,万物之所成,止於艮也。终则有始也,故曰成言乎艮,为东北之卦也。神也者,妙得其万物变化之理,而为言也。故圣人之治天下䏻得其为帝之道。合其神用,不失其终始,则䏻为帝於天下而定其大位也。故动万物者。莫疾乎雷,可以震动而肃也。橈万物者,莫疾乎风,可以观民而行令也。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明其所行,自竭其情,敬其所履,而不可乱也。说万物者,莫说乎泽,外柔而接之中,刚以济之,民咸说其义。润万物者,莫润乎水。审利以安之生,货以聚之。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限其所止则力不匱,而䏻生其始也。此得其一象之像也。故使水火异物而相济,雷风相与而益大,山泽殊形而感化,此其兼象之像也。天地以是变化,圣人以是兴作,然后䏻尽成万物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兊为羊。

    乾为马,健速之物也。坤为牛,至顺而䏻任重也。震为龙,濳动而变於隂也。巽为鸡,体多阳轻举之物,主於下也。隂巽而不䏻逺也。坎为豕,湿处卑秽之物也。离为雉,阳周而明中柔而文也。雉处髙洁而文焕也。艮为狗,外刚而䏻搏噬,禁止内柔而䏻附人也。兊为羊,内多阳很而不䏻害物也。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兊为口。

    乾为首,尊在上也。坤为腹,无不藏也。震为足,动在下也。巽为股,巽於下而随足也。坎为耳,阳明在其内也。离为目,阳明照於外也。艮为手,外刚而䏻执止也。兊为口,外柔而䏻说人也。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兊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天也,父之道也。坤地也,母道也。二气相求,气胜而男女生也。乾之初配坤,而得长男,曰震。乾生於坤也。坤之初配乾,而得长女,曰巽。坤生於乾也。乾之再配坤,而得中男,曰坎。坤再配乾而得中女,曰离。乾三配坤而得少男,曰艮。坤三配乾而得少女,曰兊。二气相推而八卦著矣。男女之道备矣。天下之情见矣。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氷,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乾为天,刚健无状,为万物之宗也。为圎,周万物也。为君为父,尊莫大也。为玉为金,至坚刚也。为寒为冰,气极严结而为坚也。为大赤,阳老赤甚也。良马,马之极善也。老马,马之极久也。瘠马,无肤其坚骨也。驳马,坚猛之至也。为木果,木刚物也,老而为实生之本也。乾老阳也,其道极也,故健之极长,极坚,极老,皆取象也。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釡,为吝嗇,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於地也为黒。

    坤为地,地有形之大柔顺而承天也。为母,有生育之功也。为布,衣服之出也。为釡,熟生之因也。为吝嗇,䏻藏也。为均,至柔而顺而无偏也。为子母牛,顺而育也。为大舆,䏻载也。为文,旣形而文著矣。为众,隂二也,民之道也。纯隂,故为众也。为柄,执而用也。物由之而生,本之而用也。其於地也,为黒,至隂之色也。坤有形之大也。物生之本也。有容藏之义焉,有生化之道焉,故是类者皆取象也。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莨竹,为萑苇,其於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顙,其於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震为雷,动於隂也。为龙,龙隂中之畜也。为玄黄,玄,天色,黄,地色。阳始生於隂,杂而为苍色也。为旉,阳重而始华也。为大涂,刚动而上柔顺之可以纵其行也。为长子,初有阳也。为决躁,刚动之性也。为苍筤竹,苍色,性贞坚而节上虚也。为萑苇,类於竹也。其於马,为善鸣,声震於深也。为馵足,白足也,阳明之色而在下也。为作足,动於下也。为的顙,馵足之马必的顙,阳下应於上中也其於稼,为反生,物始生反,甲而出也。其健往而皆柔动而必屈也。为蕃鲜,下本坚强则未滋而色泽,震刚下动也。物之始生,下之坚白皆取象也。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髙,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於人也,为寡髮,为广顙,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巽为木,刚巽柔而不固,可以柔曲直也。为风,刚巽柔,柔巽刚无其体而相从也。为长女,隂生於初也。为绳直,从物之形而施其制也。为工,巽物之才而为器也。为白,素可以施众采也。为长,可以制为下也。为进退,巽於物不自执其志,从时而进退也。为不果,巽从於物,不决成也。为臭,羶馨从物之风,巽下执其体,故为臭而巳也。阳也者,首也。而巽志於柔,其体虚其精,薄其道,亏也,故於首则寡髮矣。於顙,则广而无容矣。於目,则少其精眸也。为近利,以刚巽柔利求少物也。柔而羸刚,则利三倍刚,而巽柔行权可也。巽而不反,巽其穷也,则为妄躁之兆也。巽者,阳巽於隂,不自任其志也,故可以行权而制事也。故木以曲直之,风以随之,故可制之物从小之道,皆取象也。

    坎为水,为沟瀆,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於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於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曵,其於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於木也,为坚多心。

    坎为水,上下皆隂而阳在柔中,刚而有信也。履之以冝乗其柔顺而有功也。用之失道则没溺矣。水之象也。为沟瀆,阳处两隂之閒,隂深之象也。为隐伏,藏於隂中也。为矫輮,为弓轮,二隂之柔,濡之而虽刚可以屈直为曲也。为加忧,为心病,阳心也。陷於柔,故加忧而心痛也。为耳痛,阳明在内耳也,陷困於柔,故耳痛也。为血卦,血隂类也,伤於中而流血於外,阳伤於血赤也。其於马也,为美脊,阳在中也。为亟心,阳居内其心速也。为下首,柔居上也。为薄蹄,为曵柔,在下非强行之物也。其於舆,为多眚,本末弱不䏻坚也。为通刚,得中虽陷之终通也。为月,中隂之精而中明也。为盗,居隂之中,隂窃之物也。其於木也,为坚多心,中刚也。故阳陷於隂也,陷而终通,故为陷也。其於善,则中善也。其於病,则终病也。故中刚之物,皆取象焉。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於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其於木也,为科上槁。

    离为火,阳盛而上下皆发也。为日,阳之精发於外也。为电,光耀为隂,发於隂之外也。为中女,隂生於中。为甲胄,为戈兵,外刚而为悍也。其於人,为大腹,隂气伏於内也。为乾卦,阳盛而液不通於外也。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骨刚於外也。其於木也,为科上稿木,为顚,则槁中而虚也。离,阳盛於外,故至炎之物。外刚中柔之类,皆取象也。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闕,为果蓏,为閽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於木也,为坚多节。

    刚极髙而终止山之象也。为径路,小路也,可止行其中也。为门闕,止出入之所也。为果蓏,少阳实止於地,不得象於木果也。为閽寺,止守其禁,止也。为指,䏻执止也。为狗,䏻守止也。为鼠,止於人也。为黔喙之属,上刚啄刚而䏻啄止其物也。其於木也,为坚多节,刚小而生节木之坚也。艮,少阳生也。阳得卦,终於其所也。䏻止而小坚者,皆取象焉。

    兊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於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隂以居上,刚得其润,上润下坚,泽之象也。为少女,三求而得也。为巫,柔而不正而在。

    周易序卦传第十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物稺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䏻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而后万物生焉,物生则屯矣,有形之始也,故受之以屯。物之始生难立者也,经其屯而后,遂得其盈也。物稺而未知也,故受之以蒙。蒙,稺也。不可以不养,故受之以需,稺而不为待其资也。莫过饮食待而得其润,饮食之道也。饮食者,人之资必有争,故受之以讼。讼必有党,故众起,故受之以师。师,众也。师终众服,民知其比也,故受之以比。比者,众辅而同也。附而同之,未及其丰也,故受之以小畜。畜众则有治也,修礼以整之,故受之以履。得其履者,泰然而安,故受之以泰。泰,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否者,道之塞也。道不可以终塞,必为上之,知之将同而进之以同人。与人同者,得其治焉,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大有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其大而䏻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乐而过其流矣。动说而相随,故受之以随。喜而相随,不守其务则堕矣,将必有事也,故受之以蛊。蛊,事也。制作治事,然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刚长而大而临制也,相临之道观乎上之风也,在於尊上立敬也。莫大於神道,设教而天下可观,治之大者也,故受之以观。虽设教之可观,必齐之而后合,故受之以噬嗑。噬嗑,合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齐之以刑,虽合而巳未之至也。故制之大小,序之等终,分之外内,别之同异,文物以采之,声明以扬之,焕然而有其文,而后尽其治也。故受之以賁。賁之未存其文,失其本也,则道之消矣,故受之以剥。剥者,消丧其道也。物不可以尽剥,道终而反生也,故受之以復。復,刚长也。君子之道生也。復则无妄矣,故受之以无妄。刚长而无妄,䏻畜其大也。故受之以大畜。物旣畜矣,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自养之贤,所以安身而及民也。养之而后动,乃䏻过为治也,故受之以大过。过动而不由其制,必轻其小也。物无轻也,虽小䏻陷,故受之以坎。坎,陷也。惧其亡而修之,然后安其所丽,故受之以离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巳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巳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兊。兊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旣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乾坤降升,万物化形,今古而无差者,天地之道也。男女感应,夫妇敌配,而父子君臣之所自者,圣人之治也。政德礼义交错乎其内,后圣人美其配天之功也,故序之。以咸男下女,以感也。正而久之乃成也,故受之以恒。恒,久也。夫妇之意尽於久矣,施久於物,物无久也。虽刚遯矣,故受之以遯。物不可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终壮,復有进之,故受之以晋。晋,柔进而上行也。晋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伤也。伤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士处家则道穷而莫偶,将求外合,则睽而出矣。故受之以睽。睽,乖也。乖而未合则有难也,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缓也。缓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己以奉上,终受其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巳,不知其止也,则受其决。决,治也。故受之以夬。夬,决也。而后治不敢逸也,乃其遇故受之以姤。姤,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聚也。聚上而盛谓之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巳必困,故受之以困。困於上必反於下,道穷而自修也,故受之以井。井者,治之使深也。德者知而日新也,故不可以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而盛新者,莫如於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如长子,故受之以震。长子主器而巳,其在於物不可终也,故受之以艮。艮,止也。物不可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而不速於进也,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大也。志盈而荡,穷其大者也,必失其居矣,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入而和入,於人则说矣,故受之以兊。兊,说也。上下咸说而后散,动而自为治也,故受之以涣。涣,离也。散而治,不拘其禁也,终则无节,故受之以节。节而施之,中而制之,信乃行之,故受之以中孚。自中发信,民必信之,可过其物而为治之,故受之以小过。信者为治之,具而非备之道,信治而巳,小过者也。有过物之治,必䏻济也,故受之以旣济。旣济不可极,极而志盈,斯穷之矣,故受之以未济,而终也。

  • 上一篇文章: 《时空之外》精要

  • 下一篇文章: 子夏易传(上)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