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8363]

  • 电话号码预测[232727]

  • 黄大仙神签[175090]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9076]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1213]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611]

  • 姓名评分程序[88726]

  • 周公解梦全书[83058]

  • 姓名数字计算法[69204]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681]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669]

  • 人间审判大行动-【…[4905]

  • 无为而治 【…[5537]

  • 心灵的花园[6807]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6980]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353]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747]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521]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7154]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883]

  •  
      韩玄真的佛教书画艺术       
    韩玄真的佛教书画艺术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及本站    点击数:5950    文章录入:云中子

        百度百科资料:

      韩玄真,生于1960年,山东临沂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山东省政协委员,创作白描长卷《五百罗汉》,《同登彼岸》,《禅悦》等作品。 1992年,开封相国寺举办《韩玄真画展》。 1993年,作品《十八罗汉图》外交部选作政府礼品赠泰国僧王颂德帕耶纳.桑之。 1.85传奇私服1994年应邀在新加坡国家文物馆举办《韩玄真画展》。李光耀资政收藏作品。《联合日报》,《新明日报》专题报道。 1995年,参加中,日,韩三国《佛教艺术精品展》。可画各种佛像。

     

                                            房友网传统文化大讲坛

    人物介绍:

     韩玄真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委员。崇尚佛禅艺术,广览佛教圣迹,深入古丝绸之路,于敦煌莫高窟、麦积山考察写生,探寻佛教艺术精华。采用传统中国画白描技法,表现圣洁的宗教精神和佛禅意趣,创作完成“建国以来佛教绘画白描第一卷”《五百罗汉》和《同登彼岸》、《禅悦图》等作品。2009年11月12日—15日, 韩玄真先生多幅画作同步在“第四届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E展厅展出。

    韩玄真先生(右一)与香港佛教界知名人士现场交流

    韩玄真先生作品现场展示

    1993年 作品《十八罗汉图》外交部作国礼赠送泰国僧王颂德帕耶纳·桑文
    1994年 北京国际书画博览会,作品受到国家领导人好评,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报道。赵朴初、爱新觉罗·溥杰、启功、冯其庸、欧阳中石、沈鹏、李铎为《五百罗汉》题诗。
    ——《佛禅艺术——韩玄真书画展》

    1994年  在新加坡国家文物馆举办。
    1995年  参加《中、日、韩三国佛教艺术精品展》。
    1995年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悉尼举办。
    1997年 在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举办。
    1999年 在加拿大中华文化中心举办。
    2001年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
    2003年 在日本举办。
    2004年 在台湾举办。
    2007年 参加希腊第五届世界公众论坛“文明对话”,作大会发言《浅谈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
    2008年 参加第六届希腊世界公众论坛,作大会发言《以文化育  智哲性灵》,同时举办《佛禅艺术——韩玄真书画展》。
    2009年 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翰墨禅韵—当代名家书画展”。
         加拿大佛教文物图书馆收藏《禅悦图》。新加坡资政李光耀、香港霍英东收藏作品《十八罗汉》。

        韩玄真禅意绘画在希腊世界公众论坛展

      2008年10月9日至13日,世界公众论坛(WFP)“文明对话”第六届年会在希腊罗德岛召开。临沂羲之书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政协委员韩玄真应邀参加会议并举办“佛禅艺术—韩玄真书画展”。
      由俄罗斯、奥地利、印度和希腊四个国家联合主办的世界公众论坛成立于2002年,每年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学者、专家、艺术家及一些国家的政要参加会议,会议所设议题广泛。论坛自2007年首次设立中国专题—“全球对话中的中华文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予以关注。参加中国主题会议的有美国格兰特瓦里国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德国纽伦堡大学、多伦多大学、日本国际大学的东方学学者、汉学家和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香港大学、台湾大学的专家、知名教授。韩玄真在去年和今年的会议上,分别以《浅谈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和我的创作》和《以文化育 智哲性灵》为题作大会发言,从艺术审美和创作者的角度谈佛教的境界说与艺术的意境说带给艺术创作的启悟;从文化的辉煌、艺术的传统和民族情感的表现上,介绍历代诗僧画僧和王维、苏东坡等文人士大夫把人生理想和佛禅情怀融入诗文、书画的创作。韩玄真的大会发言和画展,契合“文明需要的传统与革新”的议题,倍受与会者的关注,原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世界论坛主席弗拉基米尔·亚库宁先生及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参观了画展。《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进行了报道。
      韩玄真以中国画白描技法表现圣洁的宗教精神和佛禅意趣,1989年创作完成白描长卷《五百罗汉》, 铁线银钩,佛光禅意,被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称赞为“建国以来,佛教绘画白描第一卷”。作品《十八罗汉图》被外交部作国礼赠泰国僧王颂德帕耶纳·桑文,另一同名作为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收藏。自1994年至今,先后应邀在新加坡国家文物馆,澳大利亚悉尼、布里斯班,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日本东京,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台湾举办《佛禅艺术——韩玄真书画展》。《世界日报》、《联合早报》、《澳洲新报》、《星岛日报》、《明报》等各大海外媒体作专题报道。台湾星云法师参观画展,评价“绘画意境很高”。

                   在加拿大举办画展

                    韩玄真

      应加拿大佛教会邀请,1997年秋,我们夫妇来到加拿大,举办我的个人画展,三场展出分别在多伦多、温哥华二市举办。到大洋彼岸走一走,既展画作,也看看世界,感受一下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在白求恩的故乡是怎样一种境况,对人生和艺术都是一次丰富和积累。

       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世界第一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和世界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都在多市,大瀑布的壮观气势和安大略湖的浩渺烟波,使人为之心动。

       在加国红叶最美的时节,两场画展顺利进行。首次展出是在加拿大佛教会文物图书馆,整个文物馆一楼全部作为展厅,展出《五百罗汉》长卷、《同登彼岸》等作品。以往的展览,往往因场地局限,一些作品只能展出局部,这次,14张5尺整宣完成的大幅通景,完整展出,58米长的《五百罗汉》长卷在特别设计的展台上,得以最大长度的展开,另有数十幅近两年创作的书画作品同时展出。布置好的展厅,颇具气势,开幕式上,主办单位邀请了新闻媒体和文化界有关人士参加。这天是礼拜日,参加开幕式和观展的人特别多,由于时常有参观者聚在画前,原本宽敞的展厅,不时变得拥挤起来,很多观众对画作怀有特殊的情感,这是包含着历史与文化情怀的情感,是对中国传统诗画境界的认同,也是对罗汉形象的喜爱。观众的反应,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在科学谨严的西方文化中工作,生活的人们,对艺术同样有着富于感情色彩的判断。

      文物馆馆长李钦安先生,是位老北大,40年代到台湾,后定居加拿大。他对中华文化和佛禅哲理有着精深修养,他还担任着《般若》的主编。人们经常看到他挟着稿件进出的身影。在展厅里,他主动向观展的人,尤其是西方人,不停地用外语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谈东方的佛禅哲学。从李先生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海外华人的影子,他们有着拚命奋斗的精神,在世界各地奔走。靠着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立自己的事业,而在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依然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在海外维系着一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空间,并不懈地拓展这个空间,将其渗入到西方社会。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有辩证的历史与文化观念,佛教在他们看来不仅是宗教,更是一种蕴含着丰富智慧的文化。正因如此,我的画作引起格外的关注,一个画题虽不能代表一种文化,却能从独特的角度展示东方文化的魅力,使艺术获得更深刻的内涵。

      在台湾和加拿大颇有影响的评论家林风云先生两次观看画展,评价道:“《五百罗汉》长卷蕴含着现代人对古典传统新的演绎。”“韩玄真的一系列作品,更显示精神的魅力,是用现代人的观念,诠释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既浪漫轻松,又充满诗意,是其艺术的特色。这种诠释和特色,在精神上、美感享受上,获得观众的配合更主动积极。

      多伦多山东同乡会孙会芬会长和数位山东老乡,从报纸上看到画展的消息,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文物馆参观了画展。相见格外亲切,共话山东乡情。

       画展持续了17天,文物图书馆收藏了《禅悦图》,第一场画展圆满结束。在多市密西萨加城有一座高大的中式建筑,从高速公路上远远望去,红墙碧瓦,雪白的大理石栏杆,气势壮观。这是由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创建的道场,1997年春节才落成,其中颇具规模的文化长廊,尚未举办过任何展览,我有缘获享第一个展览的殊荣。我的第二场画展开展的第一天,举办了一场座谈会,在不断地提问与交流中,我谈了佛禅与艺术的因缘,谈自己的审美追求和对艺术品味的把握,毕竟是在有着一片文化沃土的中华大地上,探索寻求了十几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有自己的积累和发自内心的体会,而不必拾人牙慧,我坦然而自信,对于关心我创作《五百罗汉》长卷和以佛禅为绘画题材的创作动机的提问,我用曾经写过的一篇短文里的文字作以回答:“湖心的荷塘,莲花正在开放,蜻蜒飞驻其上,是缘?还是自在?我画罗汉就是这样。十几年的绘画历程,转到了绘画罗汉上,不仅是找到了绘画题材,对人生也寻到了栖息灵魂的清凉世界。在这个世界,千年中华文化的辉煌与神秘尽在其中,游心于此,你可得天独厚,倍受恩惠。”一阵热烈的掌声,是人们对我的话报以热情的鼓励。

      由于展出的反响,新时代电视台电话联系采访,这是加拿大最大的华文电视台,他们在展出现场进行了采访录像,提了很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采访节目在周六黄金时间播出,这种推崇,给人的感觉,是海外华人致力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宣传。在多伦多第一场雪飘落之际,我们离开多市飞往温哥华,在飞机起飞盘旋的一刹那,银装素裹的多伦多展现在眼前,就像我们初到时的秋色一样动人。

         温哥华为期6天的展览如期进行,与多伦多似乎没有多大不同。同样让人感受到参观者的热情,溢于言表的欢喜赞叹,画境距离他们并不遥远,也不陌生,从古典题材中人们依然感觉出现代意味,绘画的活力缘此更显充沛。《世界日报》发表文艺评论家王广滇先生看过画展之后撰写的评论文章,文章写道:“这一全长五十八公尺的长卷,如行云流水,前后呼应,而且神韵飞动,禅意盎然,给人一种空灵之感。”“韩玄真的作品,让人感受到的不是古人的索然独居,而是富有进取精神,充满智慧的开阔胸襟。”

                儀態萬千世相殊

                           ——記韓玄真佛畫藝術

                                  ◎魯 生

        一九九七年九月至十一月,山東省臨沂羲之書畫院青年畫家韓玄真在加拿大多倫多、溫哥華舉辦了三場個人書畫展,在大洋彼岸,他的作品受到歡迎,《世界日報》二次大字標題介紹,《明報》,《星島日日報》相繼報導,加拿大新時代電視臺對韓玄真進行了專題採訪。 

     

      「佛教東來,豐富華廈文化,中土具有慧根,眾生有緣進入佛門……,華夏文化包羅萬象,固有者歷代弘揚光大,外來文化禮貌接納,與舊有文化融為-體……」這段闡述佛教與中國文化淵源關係的文字,是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士元先生在為韓玄真的作品《五百羅漢》長卷作的跋文中所寫。循著文化的淵源,韓玄真在悠久的歷史和豐沛充厚的佛教文化中探尋表現;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一九八九年創作完成白描長卷《五百羅漢》,並先後完成《飄海羅漢》,《十八羅漢》、《調心圖》、《禪悅圖》、《自在》等作品,富有意味的晝題,清新明快的藝術格調,歡喜自在的形象,既令觀者生虔誠心,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一九九三年,他創作的《十八羅漢》作禮品贈泰國僧王頌德帕耶納、桑文,他的《五百羅漢》長卷在國際中國書畫博覽會上獲特別獎,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赴新加坡、澳大利亞舉辦畫展,好評如潮,得大自在的羅漢法相,帶著中華文化的獨特風貌和溫雅清淨的人間氣息,展現藝術光華,締結人間美好因緣。

     

      韓玄真以真誠的藝術表達真摯的情感。作為繪畫,羅漢是非常傳統的題材,他的創造正在於從傳統中脫穎而出,寫舊致新。富有情感情趣的表現,讓題材生發出新的意象,具有舒暢明快,活潑生動的藝術面貌。獨特的作品來自於畫家獨特的生活和思想,他曾數年間輾轉於名山大寺,晨鐘暮鼓的醒世之聲,虛懷若谷的高僧大德,慈悲睿智的佛心慧語,不斷充實他的內心世界,開啟創作的智慧。他遠涉西北,麥積山,敦煌莫高窟裡栩栩如生的菩薩塑像和那千年不曾改變的永恆微笑,給他最生動亦最深刻的啟示,從豐富多彩的藝術中感受到佛教的人間性,從人間情味中體會到佛法精神的精深博大。他用心摹習,從輝煌的藝術遺產中獲取滋養。不斷的磨練積累,精神得到提升,筆下更多幾分純淨蘊籍。

     

     

     他把變化無窮的藝術形武和豐富的想像結合在一起,用清約,自然、舒展的藝術格調,表現佛家世界清淨、莊嚴,自在的獨有風貌,創造了一個潁悟智慧、風規自遠的藝術世界。繪畫羅漢,最易襲古,陳陳相因,毫無新意,或則率意用筆,雖有筆墨意趣卻少慈悲莊嚴,慧眼傳神。韓玄真懷著創新的真心謹慎地選擇。修正自己的表現,把傳統藝術和佛禪哲學含蓄深湛的內在美,凝聚在畫面中線條間,把活躍自由的現代藝術精神融匯到謹嚴刻板的題材中,使作品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古雅莊重又充滿活力,富有生氣,樸素,淡雅的風格既給人以超脫感,又給人以親切感,文化與藝術的魅力清晰可見,古學深厚的老作家王汝濤教授評價韓玄真的作品:「若含智慧,若示煩惱,又若泯卻世間一切煩惱,非唯示現哲理,亦藝術中之極致也。」

     

      中國數千年養育了線的哲學和線的藝術,運用線條可以最簡煉的表現達到最豐富的藝術效果。線描藝術尤與佛晝有著最為殊勝的因緣,吳道子,李公麟皆以傳神之筆描繪佛家法相,而描繪觀世音菩薩像,歷代都以白描最見神韻。韓玄真把握用筆的氣勢和線的力量,研讀碑帖,以書入畫,筆下的線條舒展有力,蘊含著情感。樸素自然的畫面,因線的運用變得清醒奪目,精神飽滿,充滿健康自然的氣息。畫家從佛禪境界找尋美的感受,對傳統文化的審美趣味盡在紙上。

     

     

      接受佛禪哲理的薰陶啟迪,在藝術創作中融入或表現佛禪,是中國文化藝術上千年的傳統。佛陀智慧,潤擇滋養了一代代詩書畫家的魂魄與心靈,身為一代學士文人,書畫大家的蘇東坡,喜愛參學佛理,結交高僧,詩作融佛禪與藝術一體,啟人心智。王維、白居易、柳宗元、王安石、黃庭堅,創作思想無不受佛禪影響,他們用如櫞巨筆融佛禪於不朽之作,法味禪意被描繪的妙不可言,詩的境界也因之升華,敏思才智和神奇創造盡在筆下。韓玄真承繼這種文化的傳統;也承繼了創新的審美精神,因此他的創作才有著來自於古的敦厚底蘊和來自於今的凝煉透脫。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有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有佛學世界的精深奧妙,才有畫家藝術的多姿多彩。韓玄真帶著美好的理想,描繪莊嚴、清淨、文明、昌盛,這是佛法世界,也是美好的人間世界。

     

     

    韓玄真簡介

     

      韓玄真,山東臨沂畫院畫家,山東省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海外聯誼會理事,山東省民族書畫院副院長。崇仰佛禪藝術,廣覽佛教勝跡,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考察寫生,探尋古代佛教藝術精華,表現聖潔的宗教精神和佛禪意趣,創作白描長卷《五百羅漢》、《同登彼岸》、《禪悅》等作品。當代學者楚圖南、愛新覺羅.溥傑、啟功為作品賦詩、題跋,中國佛協趙樸初會長題詩:「五百阿羅漢,一一相莊嚴。勝彼世間塑,離俗遠市廛。氣清而筆健,妙到秋毫顛。君其靈山來,嘉會結勝緣。」

     

      一九九二年,在開封相國寺舉辦《韓玄真畫展》,趙樸初會長親臨參觀。一九九三年,作品《十八羅漢圖》被外交部選做國禮,贈泰國僧王頌德帕耶納.桑文。九三年在北京國際書畫博覽會,作品受到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的好評,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報道。一九九五年,參加中、日、韓三國佛教藝術精品展:一九九四年至二○○四年,先後應邀在新加坡國家文物館,澳大利亞悉尼、布里斯班,加拿大多倫多、溫哥華,日本東京,南非約翰內斯堡和台灣舉辦《佛禪藝術一韓玄真書畫展》。新加坡李光耀資政收藏作品,台灣星雲法師參觀畫展。《世界日報》、《聯合早報》、《澳洲新報》、《早島日報》等數家海外媒體作專題報道。

     

      韓玄真作品中的人物,或莊嚴安祥,或托缽清心,或怡然漫步,或揮毫丹青,或人獸同樂,或呷茗手談,眉宇面貌舉手投足間,若含智能,若示煩惱,又若泯卻世間一切煩惱,透脫著參破世間真諦,超越世俗羈絆,心無掛礙,怡然自得的佛家情懷。■

     

           国际社会论坛“文明对话”

               浅谈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

                      韩玄真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非常高兴今天能在希腊这座被称为西方文明发祥地、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在这样一个文明对话的圆桌前,跟大家谈谈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我从心里感到由衷的欢喜。

        
        一位学者说过:任何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民族都在对宗教的探索中显示着非凡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将“佛学的建立”和“禅宗:静默的哲学”作为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内容论述。虽然是形象的表现,契合着佛禅文化题材的创作与体悟,艺术便有了更深一层的思想性和精神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启迪人的心智,开启艺术创作的般若之门。佛教的“境界说”与 传统中国画论的“意境说”在某种意义上的吻合,给予艺术更高的思维起点。而着重修证的真正精神,以无境界为境界、空灵无相而无不是相的禅境世界,又启发着艺术表现的无限空间,深入佛禅的世界,缘此便获得了提升艺术、超越自我的殊胜机缘。

        佛教在两千多年前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获得广泛传播并逐步中国化。在“丝绸之路”的沿途,曾兴建了众多的寺院和石窟,这些寺院和石窟,同时也是一座座恢宏的佛教艺术宝库,散发着佛教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芒。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以其精美的塑像和壁画流传古今,成为最具精神性、最有创造力的中国艺术的代表。敦煌,闻名世界,不仅是历史和艺术的遗迹,也是人与佛、人与艺术交流的殿堂,不信奉宗教的人在那里能震惊于艺术的华美,有宗教信仰的人则能够漫步于人神共存的世界。同一尊佛,在不同的画工笔下“一佛千面”,反映出创作者心灵的高度自由和技法的无穷变化;同时,“千佛一面”,不同时期浩瀚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又是同样的佛性,端庄、慈祥、悲悯、圆融,凝聚了宗教美、人性美、艺术美和理想美,缺少了哪一项,都不会有这样饱满充实的力量。与莫高窟不同,麦积山石窟给予人的是另外一种震撼,它的很多彩塑已经褪尽了色彩,失去了敦煌艺术那样的富丽华美,但依然象敦煌的佛菩萨一样美伦美奂,把不朽的微笑送给人间众生。它的质朴之美超越色相的绚烂,激发人的想象与神往。麦积山石窟的很多塑像完全是一种“写意塑像”,佛像的一个微笑能将人的精神带入自由自在的境界。这是佛教艺术的魅力,也是佛教精神的力量,更是创作者的想象和理想。
     
        在遍布中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院里,我们仍然能看到大量的历朝历代遗传下来的壁画和塑像,感受到创作者用虔诚传达着永恒的佛教情怀和艺术美感,把人物景色涵化在祥和平静与天地同在的氛围之中,引人无限憧憬,他们是用情感用灵魂浇灌美,奉献美,在拈花微笑中寄托自己的人间理想,祈求一个更美好的今生或来世。人类对于和谐美好社会的理想和追求,在佛教的世界和艺术里尽善尽美的表现着,在今天仍然给与世人强烈的感染和感化。佛禅的精神,通过艺术方式的沉淀和凝练,成为创作者自我精神的需求和艺术的审美表达,也成为一种对人类的关怀和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求,体现出的别样的情趣、意味与境界。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与佛教情怀和佛禅意趣相契合的创作群体和创作传统,成为中国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诗僧画僧和文人士大夫的佛禅艺术创作。许许多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把人生理想和佛禅情怀融入到诗文、书画创作中,表达他们文化上的感悟和心灵的体味,呈现出空灵自由、淡泊悠远的意趣,而诗僧画僧则以僧侣的特殊身份和体会,将对佛道的体悟直接转化为艺术形式。这些创作,汇入中国文人画创作,成为文人画传统中的独特因素。无论是“往往醉后”的怀素,有诗佛之称的王维,还是佛禅之趣几乎贯穿其一生创作的苏东坡,以及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将身命托付空门的清代画僧八大、石涛、弘仁,通过佛禅参悟达到心灵的自由进而实现了艺术的自由:不忠实于哪一种画风画法,而用这一种画风画法表现自己、为我所用。他们的心性和才华,使佛教文化艺术发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这种文化传统中,艺术既是生命的表现,也是禅心流露的智慧方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机峰”“棒喝”的禅宗寓意,佛禅艺术进入到自由自在、自性绽放的境界,大师交汇,灵思纵横,妙想天成,文心、禅心、禅境、诗境,共同成就中华文化艺术佛禅风貌的清净和辉煌。

        苏轼,作为北宋文人画的代表画家,诗、文、词代表宋代文学最高水平,书法,居"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一生与佛教有缘,征引佛经,以佛语为诗,是苏诗的特色之一,是其诗词万千气象的一个方面,佛禅甚至深入到他的感情生活中。《愣严经》、《维摩经》两部十分重要的佛教典籍,是苏轼最好研习的佛学经典,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材料来源。绍圣二年五月,苏轼写了一首诗“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筋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送给相随二十多年,伴他度过最艰难岁月的侍妾朝云,亦佛亦俗,一往情深,“千生万生只在” 。两个月后,朝云染病身亡,不胜悲伤的苏轼又写出“高情已逐晓云空”的伤悼诗句,这些关乎生死爱情深沉、空灵的情感表达,是经过佛禅浸染的性灵之笔写出的千古妙句 。宋代大家王安石,不但亲自注解被称“经中之经”的《愣严经》,还写诗寄给女儿,“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想家。能了诸缘如幻梦,惟有清净妙莲花。”佛禅文字,父女亲情,诗情禅意,见悲见智。还有一位文人,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文天祥,同样写有“无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缘”, “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春风”的诗句, 入禅的空灵自在和得悟的欢喜愉悦,出现在一代民族英雄的笔下,表现的是另一种智慧与性情,一种生命意义上的豁达与从容,誓死如归的英雄气节与富有佛禅境趣的人生情意,同时凝聚在一个人品高尚的人身上,这其中有着深刻的人文启示。

        五代贯休,所画的罗汉被后人称为“人间最为第一”,这位 “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诗画”的出家和尚,其诗、其画、其人尽现超然之境,“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唯其廓然心胸、烂漫心情,才有笔下罗汉的超凡怪谲,非寻常人所想。他对艺术的启发不仅在罗汉的形貌,更在他了然出尘、来去无碍的胸襟气度和超凡情怀,一个以佛教人物为创作对象的艺术家,只有超越色彩、线条和技法的表象,将自我的心灵提升到更加高广自由的境界,才能参悟佛法真谛,摆脱形式主义,深入艺术胜境。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明心见性还是看破红尘,不染尘埃的清明精神与宗教体验、审美体验始终合而为一。

        著名画家潘天寿有这样一段文字:“石谿开金陵,八大开江西,石涛开扬州,其功力全从蒲团中来。世少彻悟之士,怎不斤斤于虞山、娄东之间。”石谿、渐江、八大山人、石涛,清代著名的四僧画家,明清时代中国画开山大师。这段简短的文字,阐明中国艺术上的一段辉煌。四僧之一八大山人的绘画如禅心印证,见心见性,如参如悟,他的花草虫鸟世界,“宛转叶间” “行行相植,茎茎相望,枝枝相准 ,叶叶相向……,清风时发,自成微妙声响”,一如《大阿弥陀经》中所描绘的庄严微妙,那种生趣,那种心灵轻颤的微妙,不是一个禅者,不是一颗彻悟的心灵是描绘不出来的,那是只属于八大山人的觉性世界,相向相望的花鸟虫草,寄托他永远的内心希望,清寂虚茫的山水,释放他对现实世界“如梦如幻”般的铭心感触,是犹为纯粹的笔墨世界,是将佛禅、自然、人相交融的变化生心的性灵世界。

        应该说,佛禅为艺术精神注入了一泓清泉,用般若智慧引启创作者的心灵,进入自由自在境界,引领了中国画艺术的又一次峰头,这就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词叫做“魏晋风度”,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奇异最具文化光采的文化现象之一。佛禅融入艺术,仿佛是“魏晋风度” 的精神绵延,所不同的是,佛禅作为这段风流的精神主题,不仅仅具足真、善、美,契合诸佛菩萨的广大慈悲和无量功德,更有文化意义的是,作为哲学的佛禅和佛禅审美,丰富了中国的艺术思维,佛禅艺术的创作,增添了中国艺术、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时代发展到今天,佛教艺术的现实意义,当代佛禅艺术的魅力,是我一直思索探寻的问题。以清静之笔绘清凉世界,写禅意精神,表现文化的佛教,佛禅的境界,是我创作理想的一部分。因为古老悠远的佛教,在我,依然是有着丰富文化和智慧的现实世界,能够寄托和表达现代人的精神和情感。这样的认识和创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努力完善自己的表现,以流转的笔线和水墨丹青映发佛禅精神和艺术韵致,表现一种生命情调和文化境趣。1989年,创作完成白描长卷《五百罗汉》,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和溥杰先生分别为长卷题诗,“五百阿罗汉,一一相庄严,胜彼时间塑 ,离俗远市廛,气清而笔健,妙到秋毫颠,君其灵山来,嘉会结胜缘。”“宝筏前车杯普渡,连台灵钵济仙缘,拈花微笑无遮处,澈却禅机悟大千”,启功先生以透带禅趣的诙谐幽默为长卷题诗:“一群自度汉,终朝吃饱饭,走入画图中,何时到彼岸。”精致典雅的诗句,蕴含佛禅的意味,不仅有对我的创作的肯定,更有一种殊胜因缘——佛教文化的因缘,在几位老人笔下写出,充满活力,充满欢喜。这让我从中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看到并真切感受到佛禅文化的生命力和艺术创作的无限空间。

        正如禅宗所倡导的明心见性,但又不立文字,对于佛禅这个内涵宏大的题目,我的发言是非常简略的,对于佛教文化艺术,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最重要是个人能获得到的会心的喜悦。最后,引用日本平安时代一位僧人的诗句“同承一天甘露水,草木亦佛人亦佛”来结束我的发言。同在宽广的宇宙天地,生命接受佛禅的启迪,佛禅因生命而充满活力,用活泼生动的心灵观照佛禅,观照自我,观照自然,让佛禅、自然、生命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艺术才能臻于创作的圆融无碍,展现心灵世界的深广自由,这是现代佛禅绘画的魅力所在,也是审美的至境,同时也是我的艺术理想。

     

     

                 

  • 上一篇文章: 汉字之舞

  • 下一篇文章: 临沂书法城的春天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